這是康熙第一次親征,準備的非常充分,京城中但凡有些本事的將領都派上了用場,其中裕親王福全、恭親王常寧更是親率左右路大軍,而隨行的三位皇子,胤褆和胤祺跟著福全,胤祉則是跟著常寧,都被康熙打發到戰場上去了。
這是康熙給他們的機會,是磨礪也是鍛煉。
這三個阿哥在康熙看來,都算不上在政事上能有所建樹的,若是能有軍功,也是一條出路。
但實際上這三個阿哥的情況也是不一樣的。
胤褆和胤祺本就是愛武之人,能夠隨軍出征正是合了他們的心意,自然是積極的很,肯吃苦也敢往前衝,連福全都對他們讚不絕口,特意給康熙寫了折子誇讚。
但胤祉卻是不一樣的。
他本就喜文厭武,於騎射並不精通,一路行軍差點要了半他條命了,還沒走出多遠,就不肯騎馬了,非得要馬車。
行軍的途中,恨不能日夜趕路,又哪裡去給胤祉找馬車?
常寧沒辦法,隻能叫人騰出一輛原本用來裝糧草的車,暫時先給胤祉用著,這才算是沒耽誤行軍的速度。
康熙人在後軍之中,幾乎是同時接到了來自福全和常寧的折子,一個誇讚一個抱怨,過於鮮明的對比讓康熙對於胤祉的怒氣更甚,直接一道旨意發回去——
令胤祉離開常寧率領的右路軍,到博洛和屯見駕。
表麵上看起來,似乎是康熙看重胤祉,讓其在身邊聽命,然而實際上,這是康熙不想再給胤祉立軍功的機會了——
要知道康熙所在的這一支軍隊,隻為殿後督戰,是不會親臨戰場的。
胤祉一到博洛和屯就被康熙打發去整理文書,雖然也算是個差事,但將來論功行賞的時候,可就要比身在前線的胤褆和胤祺差得遠了。
前方大戰一觸即發,而在京城裡的胤禛和胤祐也不得閒。
這次康熙是真心想要鍛煉幾個兒子的,所以帶出去的都叫去前線,留在京城裡的也叫真的去接觸政務,雖然名義上依舊是太子監國,但實際上主事的是胤禛、胤祐還有一個被胤祐拉來當壯丁的胤禩。
在胤祐的刻意“培養”下,這位曆史上一直跟胤禛作對的八爺,如今卻與胤禛和胤祐極為親近,在上書房的時候,就整日像是小尾巴一樣跟著他們,讓乾什麼乾什麼,又懂事又乖巧。
胤禛對於這個總是用崇拜的目光看著自己的弟弟也十分的用心,胤禩的一筆好字就是胤禛一點點盯著磨出來的。
胤禛做事認真仔細,但有的時候態度卻過於強硬,即便是麵對內閣的大學士們,也是分毫不讓,而胤禩卻隨和可親,善於從中協調,總能在胤禛和內閣意見相左的時候幫忙分析利弊,選出一個更好的處理方式來。
胤祐則是大局觀更好,他總是能從複雜的事務中一針見血的指出其中的關竅,以點破麵,做事果決,卻不在意細節。
三兄弟各有所長,配合起來也算是默契,再加上有內閣從旁輔助,送到康熙麵前的折子裡的初批都是條理分明處置得當,叫因為胤祉憋了一肚子氣的康熙大感欣慰——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他的兒子們大部分都是極好的,有那麼一兩個不肖的,倒也不能算他這個當阿瑪的失職吧?
康熙出征之後,往日熱鬨的紫禁城也安靜了許多,各宮娘娘們每日除了在自己宮裡抄經,就是去寶華殿上香祈福,就連一向樂於爭寵的幾個答應庶妃之流,也都老實了下來——
皇上都不在,每日打扮的花枝招展的給誰看?
然而就在這看似平靜的後宮中,卻依舊有不為人知的暗潮湧動,當胤祐被成妃叫到景仁宮,聽著跪在地上的宮女瑟瑟發抖的回話,隻覺得異常的荒謬。
“你等會兒,”胤祐打斷了那宮女語焉不詳的話,轉頭看向成妃,“額娘,這宮女信得過嗎?”
成妃點了點頭:“當初袁庶妃進宮的時候,我心裡覺得不踏實,怕她對你心存恨意,做出什麼不利於你的事兒來,所以特意將這丫頭安排了過去。這些年來她也算是安分守己,雖然言語中有些衝撞,但也沒真的做什麼,可我也沒想到,皇上才剛出征,她竟然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