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這些人一開始的時候,可能礙於聲望,又或畏懼於律法,還能嚴於律己,儘量做到公平公正。”
“但十年,二十年,一百年之後呢?”
“那個時候,不說普通的讀書人了,就說那些寒門子弟,可還有為官出仕之路?”
“反正評議的決定權,掌握在中正手上,他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陳群再度點頭,經過剛剛和張明的談話,他已經相信,未來這些肯定會變成現實。
第三個,就是九品中正製的啟發性。
“一本書讀久了會枯燥,一個道理講久了也無聊。”
“當九品中正製變成常態之後,既然世家能夠接受,他們也習慣如此,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平性不在,矛盾爆發時,該怎麼解決?”
看著張明刻意停頓,聯想之前張明的話,陳群的咽了口唾沫:
“知漢的意思是,解決矛盾的關鍵,就是解決造成矛盾的人,也就是那些中正?”
張明笑著點頭,“不錯,正如長文所言,隻要解決中正,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但如果隻是換一批人,治標不治本,矛盾早晚還會爆發。”
“那麼所幸,就用另一種方法,來替代中正,並且還能實現中正評議的職能,問題不就能夠解決了嗎?”
“所以我想了許久,才想到古之聖人培養弟子時,通常會問弟子問題,教弟子解答。”
“更有甚者,安排課題,讓弟子完成。”
“這,不就是考試嗎?”
此言一出,陳群恍然大悟,主動接話道:“所以知漢將中正換做考試,設定了郡試,州試,甚至更進一步的殿試?”
張明微微一笑,默默點頭。
陳群忍不住鼓掌,讚歎道:“知漢巧思,我不如也!”
“的確!”
“這科舉在九品中正製的基礎上,但又遠遠勝過九品中正製,經過知漢這番講解,我已經徹底明白,接下來該怎麼做了!”
“十年嗎,請知漢放心,這十年內,一定不會出問題。”
“我也一定能夠讓科舉繼九品中正製後,名正言順地接替,成為未來人才選拔的終極製度!”
張明滿意地笑了,有陳群傾力相助,他會輕鬆許多。
“既然如此,就拜托長文了。”
“此事你在劉協身邊,等劉協重登大寶後,你做起來會輕鬆許多。”
“不過我不希望劉協手伸得太長,至少三年之內,讓劉協聽話一些。”
“三年後,可以讓劉協伸手,那時也不至於傷及根本,等主公上位後,收拾起來,才不會費力。”
陳群會意,明白張明是需要三年時間好好輔佐劉備發展,點頭應了下來。
此時天剛泛白,兩人不知不覺間,竟然已經談了一夜。
伸了一個懶腰,張明起身望向窗外。
“走吧長文,再過不久,主公也該醒了。”
“劉協那邊,離不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