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疑,怎麼樣,看出什麼了嗎?”
張明的聲音低沉,帶著一絲探究。
周不疑思索片刻,答道:“師父,這情報中說,敵軍運糧線路更改,然而對於改變的運糧路線,竟然有三條之多。”
“顯然,其中有兩處,應該是敵軍的障眼法。”
“根據我方派遣斥候密探,偵查確切得知的情況,可以得出,這三條路線,全都是假的。”
“實際上,敵軍並未更改運糧路線,放出來的這三條,全部都是煙霧彈。”
張明點了點頭,周不疑不愧是他看好之人,所言一個不差,完全正確。
不過和他得到的結果相比,張明更想知道的,是周不疑的分析過程。
於是張明沒有告訴周不疑答案,而是反問道:“哦,為何這麼說呢,說說看你分析的原因。”
“首先。”
周不疑緩緩開口,聲音冷靜而堅定,“根據斥候探查得知,這一條路沿途多山多樹,若選擇此路,不利於通行不說,還很容易遭到伏擊。”
“若我是敵軍主帥,斷不會選擇此路,擔驚受怕的同時,還平白浪費時間。”
“其次。”
他繼續道:“這裡有一個情報,是關於第二條路的,敵軍的糧草運輸時間不合常理,夜以繼日,但糧車的數量卻遠遠不足,若真是為了供應前線,應當是晝行夜伏,穩紮穩打,因此這第二條路線也是假的。”
緊接著,周不疑微微一笑,說道:“最後,至於那第三條路線,也是最合乎常理也最像是真的的那一條。”
“不過很可惜,它也是假的。”
“因為根據斥候反饋的糧車車轍印記來看,這些人運送的,絕對不是糧草!”
“所以我斷定,敵軍三條運糧路線都是假的,實際上敵軍根本就沒有換路,而是故意誤導我軍,從而保護真正的運糧路線。”
張明滿意地笑了笑,讚賞道:“不錯,心思縝密,不過為師還是需要提醒你,情報分析關乎整個戰局,務必再三確認消息來源,不可衝動行事。”
周不疑低頭受教,語氣堅定:“弟子必會竭儘全力,不負師父所托。”
一路上,張明對劉仁和周不疑,一直在進行著這樣的培養。
不過實際上,張明主要是以放養為主。
題目出出來了,兩個人自己去想,而張明要做的,隻是檢查兩人的答案,然後再稍加引導而已。
在海上的時間總是無聊的,畢竟去岸上采購,也不是他們的職責。
因此用這樣的方式,來消磨時間,也是非常不錯的一種選擇。
於是一開始隻是劉仁和周不疑在答題,到後來,發展成曹彰、曹休、張飛、趙雲、太史慈等人,都在答題。
而除了切磋武藝外,這樣的答題環節,也成了大家在船上的必備項目。
張明也樂見其成,畢竟遼東苦寒,局勢複雜。
這些將領若是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提升,對之後的戰事也是大有裨益的事情。
一晃,三個月過去了。
如今的張明,已經來到了黃海海域的最北邊,隻要過了渤海海峽,就能進入渤海,然後駛入遼東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