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二字一出,孫權目光中唯有震驚之色。
隻因這個名字,簡直太特麼好聽了!
莫名的,孫權覺得格外親切,似乎冥冥中有一種無形的力量,牽引著他,在聽到這個名字後,生出了莫名的悸動。
“東吳……”
孫權的聲音輕輕地顫抖,隨後異常堅定,“東吳,好,就叫東吳!”
張明的話,仿佛為孫權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他立刻舉一反三道:“既然知漢提到了改國名,那我還想到,不止是國名,甚至是地名,人名,都該使用更加貼近大漢。”
“比如卑彌呼,這名字真是難聽!”
“不如知漢出麵,讓她改個漢名,她這麼聽你的話,你要是賜她張姓,她肯定不會拒絕。”
還彆說,孫權的話,讓張明也眼前一亮。
改名字的確可以形成一種風尚和潮流,扶桑的那些什麼東條呀,板垣呀,土肥呀等等,聽著就不是東西,張明早就不爽了,正好現在一勞永逸的解決掉。
“好好好,二哥所言極是,我覺得可行。”
“等全部議定後,我就去給卑彌呼改名字,二哥這個法子,甚好!”
對孫權的這個想法,張明絲毫不吝嗇褒獎。
這樣一來,孫權就更加來勁了,繼續補充道:“我還要規定,當官的,必須會說漢話,寫漢字,我要讓他們,以漢為榮,我要告訴他們,東吳隻是大漢的一部分,我要……”
吧啦吧啦,孫權說了一堆,越說越興奮,越說越離譜。
“二哥,二哥!”
張明沒辦法,隻好強行打斷道:“二哥的方向沒有問題,這些辦法也都是好辦法,不過我有一點要提醒二哥,就是不要一次性改革太多。”
“需知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的道理。”
“二哥彆怕花時間,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二十年不行就三十年。”
“總之我相信,隻要這些方法能夠真正的貫徹下去,不出百年,這些人未來隻會以漢人自居,以漢人為榮。”
被張明的話點醒,孫權恍然大悟。
而張明的話,可不是毫無根據的胡言亂語,而是曆史必然性的總結。
大漢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為儒家思想中最大的特性。
包容!
曆史上中原王朝不是沒有北方遊牧民族入侵的先例,可為何這些民族都慢慢泯滅在了曆史洪流當中了呢?
不就是被包容的儒家思想同化了嘛!
這些民族,到最後,不都是以漢人自居,以漢人為榮了嗎?
甚至這份包容,時至今日,一樣成為了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讓我中華五十六個民族宛如一家;讓無數外國友人,感受到我中華民族的魅力;讓我巍巍中華,終有一日,能夠佇立在這世界之巔!
從北魏拓跋改姓元,到後麵的隋楊,李唐,趙宋……
既然在中原大陸上民族融合是趨勢,是最後的結果,那麼同樣的方法,為什麼不能放到扶桑,放到三韓,甚至是放到整個世界?!
以前是沒有人這麼做,也不懂這麼做,但是現在有了。
那就是,張明!
在孫權同意之後,張明的第一步,也就正式邁了出去。
等孫權也漸漸冷靜了許多後,張明這才說道:“等做完這一切,二哥自然就可以歸附大漢,甚至那個時候,二哥還能將王國交給自己的子嗣。”
“等到了那個時候,二哥要求歸國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