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個命令其實沒有問題,因為這裡有第二個條件。
其二。
就是敵我雙方差距巨大,且地勢有利的情況下,一樣可以用騎兵發起衝陣。
還是界橋之戰,麹義才八百人,又地處平原,而公孫瓚整整一萬騎兵,不管是誰都會下達衝陣的命令。
誰能想到,麹義的八百人就能成功擋住公孫瓚一萬騎兵的衝陣呢?
其三。
以步兵誘敵,趁敵軍陣型移動的時候,從防禦薄弱的地方發起衝陣。
這種戰術,最常用的人就是呂布,當初濮陽之戰,他就是先用高順的陷陣營和青州軍廝殺,然後出騎兵衝陣,一舉擊潰了曹操的青州軍。
因此除了這幾種情況外,很少會用騎兵衝陣的,更不要說敵軍同樣也是騎兵。
而騎兵對騎兵,最常用的戰法,其實就是騎射!
這個時候比拚的,就是誰的騎術更加精湛,誰的射術更加優秀。
當然,這也是因為,馬鐙還沒有發明出來,對控馬的技術要求更加嚴苛。
但是張明都來這麼久了,馬鐙怎麼可能還沒發明出來呢?
也就是說,不管是張飛還是太史慈,他們麾下的騎兵,都裝備了馬鐙!
這也就意味著,騎射對他們來說,更加容易。
並且還,更加遠!
確認敵騎已經進入射程,張飛直接亮出了背後的長弓,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而他在笑,對麵看到張飛,以及張飛麾下騎兵開始張弓搭箭的夫餘騎兵,同樣在笑,甚至笑得更歡,更嘲諷。
在他們看來,這樣的距離,完全就是浪費箭矢。
然而幾秒鐘後,一支羽箭應聲而出。
嗖!——
羽箭破空而過,上一秒嘴角還掛著嘲諷笑容的夫餘騎兵,下一秒就發出了一聲慘呼,然後跌下馬去。
當張飛麾下騎兵都射完一輪,開始射第二輪的時候,夫餘騎兵甚至都還沒有進入射程。
接下來的,就變成了極限拉扯。
夫餘騎兵拚了命的想要拉近距離,進行反擊,然而張飛的騎兵就跟泥鰍一樣,靈活輾轉,在保持陣型的同時,時刻保持著自己能夠打到敵軍,敵軍打不到自己的距離。
“混賬,這些漢人的弓箭,怎麼能射這麼遠?”
簡位居咬牙切齒,這種隻能挨打,卻不能反抗的感覺,實在令人難受。
可惜,他的周圍,並沒有人能夠回答他的問題。
就在這時,朝另外一邊劃圈的雲襄騎,此時已經反向劃了個圈,向著夫餘騎兵的後路包抄了過去。
由於正麵夫餘騎兵被張飛的騎兵牽製,麵對太史慈的包抄,他們根本就無法分兵應對。
可若是這麼快就敗下陣來,根本就等不到後麵尾隨的高句麗支援,眼看後路即將被斷,簡位居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夫餘的勇士們,你們甘心就這麼被動挨打嗎?!”
作為夫餘國王,簡位居在夫餘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以及絕對的威望!
隨著他一聲喊,夫餘的騎兵紛紛響應,“不甘心,不甘心!”
隻見簡位居高揚起手中戰刀,朝前一指。
“夫餘的勇士們,隨我一起,衝擊敵騎!”
是的沒錯,衝陣的最後一個條件。
當彆無選擇,孤注一擲的時刻,這樣的時候,除了衝陣,就隻能衝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