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緒,我非背後議人之人,然孫權所作所為,世人皆知。”
“看看這個吧,可惜了伯符,英年早逝。”
說著,劉備將一封書信遞給了孫邵。
那是孫權密謀殺害孫策的全過程,其中一應人證物證均有記錄,雖然隻是副本,但其記載的內容,均可考證。
就算孫邵並非孫策係的武將,可看到這鐵證一般的存在時,還是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這可是殺兄的大罪,說孫權不仁不義,當真沒有半點問題。
沉默片刻,孫邵忍不住問道:
“皇叔既然已經掌握證據,為何不直接公之於眾?”
“江東不乏伯符死忠之士,譬如公瑾,若是得知此事,必反仲謀。”
“削弱了江東的力量,對皇叔而言,不是更有利嗎?”
孫邵想不通的,也是劉備之前沒有想通的地方。
他不禁一笑,回顧張明,說道:“知漢,還是你來為長緒解惑吧。”
張明也不推辭,直接說道:“很簡單。”
“若現在公布,孫權大可反咬一口,不管我們說什麼,他都可以說是荊州的離間計。”
“如此一來,原本的真憑實據,反而惹人懷疑,得不償失。”
“相反,以此來招攬似長緒這樣的忠義之士,卻又恰到好處。”
“另外長緒怎知,公瑾未降我主?”
“若我所料不差,現在公瑾應該已經快要到舒縣了吧,如果長緒不信,何不隨我主一道往舒縣,一探究竟?”
“而且,我相信文舉公說的話,文舉公曾對我說,你孫長緒,胸懷治理天下之誌,並非迂腐愚昧之人。”
張明一席話,信息量極大。
孫邵也是聰慧之人,略一思索,便明白過來。
越是證據確鑿,就越沒有公之於眾的必要,至少在孫權覆滅之前,完全沒有公布的必要。
至於周瑜已經歸附劉皇叔之言,更讓孫邵雙目圓睜,難以置信。
更不要說張明最後提到了孔融!
如果說對孫權,他是感激對方,為他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地施展自己抱負的位置,那對孔融,才是真正的知遇之恩。
就在此時,劉備又說道:
“長緒心懷天下百姓,備立誌匡扶漢室,正需要長緒這樣的大才。”
“領軍打仗,難以徹底發揮長緒所長,若長緒願與備同匡漢室,未來揚州刺史一職,非長緒莫屬!”
孫邵還未從張明剛剛的話中平複,如今又聽到劉備的話,震驚之色愈發難以抑製,這是多大的信任,雖然刺史不涉軍事,但他的理想,實際也是治世而非領軍。
“蒙皇叔不棄,邵願降!”
“從今往後,但憑主公驅策,願追隨主公,興我大漢!”
言罷,孫邵單膝跪倒在劉備身前。
“哈哈哈,長緒快快請起,備得長緒,江東百姓有福了。”
“備代江東百姓,先謝過長緒了!”
劉備一邊連忙扶起孫邵,一邊就要施禮,孫邵眼疾手快,哪裡敢受這一禮,連忙再拜於劉備身前。
“主公萬萬不可,折煞邵了!”
“能夠為主公效力,是邵的福氣!!”
這一刻,孫邵徹底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