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有曆史原因的。
光緒在晚清時代,相比較而言,比晚清的其他幾個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比較強盛一些,曆史上還有“光緒中興”這一說法,再綜合其他因素,光緒朝仿製康熙瓷器的現象多有發生,精品幾乎可以亂真。
因此光緒的瓷器,在行裡還有“小康”之說。
不過康熙的就是康熙的,光緒的就是光緒的,兩者的市場價格,差彆巨大,對於老行家來說,區分起來並不難。
康熙和光緒的瓷器,在製作工藝上其實還是有較大差彆的。
就畫工而言,康熙的瓷器線條流暢,特彆注意起筆和落筆的頓挫,線條猶如鋼條,直線和彎曲都剛勁有韌性。
而光緒朝的瓷器畫工,線條柔軟,而且比較細,力度不夠,雖然也有起筆落筆的頓挫,但是和康熙朝相比,就顯得有些無力了。
另外,兩朝瓷器的釉質也有不同,康熙瓷器的表麵多平整光滑,釉質較厚,而光緒瓷器的表麵釉質就比較薄了。
瓷器的特點,也能反應當時的國力和自信感。
因此,剛才易大紅拿出這個瓶子的時候,楚陽不用看底寬,就能判斷出這是光緒的瓷器。
有些人鑒定瓷器時,經常要看底,他們如果不看底,就很難鑒定真偽,其實真正的高手,光看表麵的釉色和胎質,就能準確的斷定朝代。
易大紅拿出來的這個青花龍紋棒槌瓶,畫工和胎質其實已經很細了,隻是距離官窯還有一點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