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道:“駙馬是不是要添丁了?”
馬卓知道他們消息靈通,都是靠正月初六跑大老遠打聽到的。馬卓大方的應道:“正是。”
眾人便恭喜。
那個腦袋開瓢的,自己收拾了一番,沒走,被駙馬吸引了,忙過來打招呼。
又一個小二倒茶,絆了一跤將人踹翻。
一個紈絝忙背鍋:“對不住,我不是故意的。”
馬卓隨手扶著小二。
邊上一位高手接住了滾燙的茶,沒燙了人。
一群紈絝繼續搞氣氛:“聽說衛國要建娘娘廟,請問駙馬,有這回事嗎?”
彆人也好奇:“哪位娘娘?”
馬卓被幾人拉著坐下,能說的就說:“起因是一些百姓感念仇老太太,有人說頭疼腦熱的念念老太太也有用,便有人提議修娘娘廟。王府是不讚同的。但有些人很想修。”
一個富商忙說道:“我捐一萬兩銀子。”
又一個豪富說道:“好好商量商量。”
馬卓繼續說道:“一些人便去雲隱寺拜佛。菩薩傳下法旨,不可亂搞。若是真想搞,便建成女子學堂,供一幅畫像即可。早晚供鮮花清水,不可再興其他。若是借機生事,輕者杖責,重者殺。”
一群紈絝激動的說道:“建女子學堂?”
有人狂拍馬屁:“這可真是好啊!”
又一個小二驕傲的說道:“那可不?老太太不做神也不做菩薩,教女子自強自立,自尊自愛。”
一個男子重重的冷哼一聲。
滾燙的茶拐著彎潑到他臉上。
那男子看著有五十多歲,穿的厚,是外地人,臉皮厚竟然沒燙傷。他鬨起來,不過是讓熱鬨的酒樓更熱鬨一些。
一群人盯著他,又一群盯著小二,知道的快說說。
小二說著衛國味兒官話,口齒清晰:“我家一共九口人,家裡有十畝田,包括田裡的出息一年有百八十兩銀子,除掉自己吃穿用度,一年至少能剩下二三十兩銀子。我家就打算拿出十兩銀子,我們村隨便湊湊就有幾百兩,修一個學堂足夠了,還能請一個先生。”
一個外地的男子很豪爽,好奇道:“隨便就能湊出幾百兩?”
小二應道:“那算什麼?我們隔壁村有一百多戶,有一戶兄弟五個不分家,不圖衙門賞的銀子,一共有三十多口人,兄弟幾個有本事,一年能賺幾百兩銀子。他們家說拿二百兩銀子修學堂,他們村差點打起來,不許他一家出銀子。後來大家一合計,打算給女子學堂再搞個營生,姑娘們讀書也是要學做事的,這出息就歸學堂,攢起來可以獎勵先生也可以獎勵學的最好的姑娘。”
小二羨慕的很:“他們村搞的可好了,好多姑娘要往他們村嫁。”
掌櫃喝道:“還不做事?”
小二應道:“這不也是招待客人?”
一群人起哄:“對!”
有人喊道:“掌櫃你去做,彆耽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