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趕緊說:
“啟奏皇上,你千萬彆聽和珅說的,和珅犯的是包庇罪。和珅徇私枉法,昭然若揭,皇上萬萬不能被他迷惑。”
“永貴大人,此話怎講?”
“皇上,張明是和珅的下屬,張明的父親**,戶部其他官吏都知道這件事,和珅豈能不知道。這說明和珅是故意隱瞞此事,袒護張明,其中必有隱情。”
永貴說完後,和珅趕緊辯解說:
“皇上,請您明察,臣和珅確實沒有袒護張明,臣確實不知道張明的父親去世了。隻是昨天晚上,臣才聽說張明的父親**。臣嚴厲懲責了張明,了解了真相,連夜寫了奏本。今天上早朝,臣就趕緊上奏皇上,請皇上治臣的罪。”
永貴一聽和珅在為他自己辯解,就趕緊說:
“皇上,您千萬彆聽和珅胡說,他這屬於狡辯,他是為自己開脫罪行。張明乃奸佞小人,父親**,匿而不報,實在是有違倫理道德,三綱五常,是不忠不孝之人。“
“皇上,請您不要相信永貴大人的話,永貴大人是受到戶部一些彆有用心人的蠱惑,想陷害臣。皇上聖明,請皇上明察。”
“皇上,臣說的句句是實話。和珅知而不報,而且還要保舉這樣的人為一等,是存心徇私舞弊,心存庇護。請皇上明察。”
和珅和永貴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各說各的理由,把乾隆皇帝弄得左右為難。他偏向那邊也不成,一邊是朝廷重臣永貴,一邊是他寵愛的大臣和珅。
此時,朝中的一些大臣相繼站出來,支持永貴。
這些人本來心底裡就對和珅這樣的新貴不滿意,年紀輕輕就得到皇上的重用。他們心裡本來就不平衡,平時找不出理由來攻擊和珅,詆毀和珅。
現在機會來了,他們豈能坐視不管,放過這麼好的討伐和珅的機會。
再說這些人都屬於牆頭草,順風倒。現在位高權重的永貴大人做了領頭雁,這些人認為扳倒和珅的機會終於來到了,紛紛把矛頭指向了和珅。
和珅本來以為張明的事情,他出麵完全可以擺平這件事。誰知,永貴一出麵,朝廷裡那些平時見了他點頭哈腰,主動示好的一些老臣,現在也紛紛倒向永貴一邊,對他發出責難。
和珅內心非常不安,隻好停止了辯解,任憑乾隆皇帝發落。
乾隆皇帝心裡的天平畢竟傾向於和珅這邊,現在看著大家不可開交的舌戰,乾隆皇帝隻好說:
“眾愛卿,和珅也是蒙受張明的欺騙,不了解實情,才犯下了這樣的錯誤。可是,和珅能夠及時認識到自己錯誤,進行補救,上奏奏折,**自己,己經非常難能可貴了。”
乾隆皇帝說到這兒,停頓了一下,看了看殿下大臣,接著說:
“但是,誠如眾愛卿所言,和珅下屬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