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文和,何故害我!【求追讀!求各種票!】(1 / 2)

“咚咚咚。”

“總旗,該去上值了。”

時隔多月,季秋再一次聽見崔興叫自己起床的聲音,竟是沒來由的有些懷念。

但這並不妨礙季秋幽怨的看著崔興。

“算了...”

歎了口氣,季秋徹底放棄了對於崔興的言傳身教。

“拿著這些東西,去城外送給文正哥。”

“若是有人攔你,你便說是我讓的,讓他們有問題找乾爹告狀去。”

崔興默默掃視了一眼房間角落堆積如山的禮盒,又看向季秋,甕聲道。

“那總旗你呢?”

“我?”

季秋從床上一躍而起,迎著正熱烈的日光伸了個懶腰。

“當然是有彆的事要忙啊。

生怕崔興不信,季秋又拿起幾張墨跡早已乾涸的紙張,對著崔興揮舞了幾下。

“瞧見沒,這就是老師總結的水稻種植方法。”

“今天就得給乾爹送過去。”

“行了,你就彆操心了。”

“這幾個月咱倆也沒去城門那邊,不也什麼事沒出?”

撓了撓腦袋,崔興沒從季秋的話語中發現什麼問題,但他總感覺情況有些不對。

不等崔興反應過來,季秋便已經穿好青色的綢緞袍衫,悠然而去。

再一轉眼,季秋就已經坐到了秦淮河畔的酒樓,大快朵頤。

東西肯定是要送的,但季總旗也沒說什麼時候去送不是?

人生在世,當及時行樂,該摸魚的時候就得摸。

不然豈不是白來世間走這一遭?

真彆說,幾個月不來,酒樓裡多了不少曲目,也多了幾個藝伎,唱腔俊的很。

一直到日暮西山,季秋這才戀戀不舍的走出酒樓,深感勾欄聽曲當真是一大雅事。

古人誠不欺我矣!

“這就是軍師教你的種植之術?”

吳王府內,朱元璋打量著季秋帶過來的紙張,眉頭微皺。

若不是親眼所見,朱元璋實在是很難想象這套看起來十分荒唐的法子,居然真的能使水稻增產。

半晌過後,朱元璋放下紙張,由衷的讚歎道。

“軍師學識,如海似淵。”

“就按照這個法子,明年在金陵範圍內進行嘗試吧。”

“爭取十年之內,讓這個法子傳遍天下!”

季秋聽在耳裡,並沒有繼續向朱元璋強調這套技術的可靠性,算是默認了朱元璋的安排。

這個時代,民以糧為本,更有“南橘北枳”的故事。

彆說畝產不到五石,季秋就算真搞出來雜交水稻的技術,達到畝產十石以上。

想要推廣開來,所耗費的時間也得是以“年”為單位。

除非畝產達到幾十石,甚至是上百石,在這種直觀的天量利益的誘惑下,相關的技術才能在短時間內普及整個大明。

慣性是一個很守舊的東西,很多時候等同於“保守”“封建。”

可在難以想象的利益麵前,人類貪婪的本能會促使他們摧毀一切慣性!

“臭小子,今兒怎麼不像你啊?”

“尋思什麼呢?給咱說說?”

看著若有所思,心事重重的季秋,朱元璋下意識的詢問了一句。

季秋這才從自己的思緒中回過神來,湊近朱元璋,嬉皮笑臉道。

“啥都瞞不過乾爹您。”

說到這,季秋看了看毛驤和周圍的仆從,欲言又止。

朱元璋當即會意,立刻揮手道。

“都下去吧。”

“我們爺倆單獨待會。”

待到屋內隻剩他和季秋二人,朱元璋這才似笑非笑的開口道。

“你想和咱說啥?”

“乾爹,還不是我那個老師的事!”

季秋故意拿出一副為難的語氣,一下子就吸引了朱元璋的注意力。

“跟軍師有關?”

“你給咱好好說,仔細說!”

季秋也不客氣,直接一屁股坐到朱元璋身邊,這才神秘兮兮的繼續說道。

“乾爹,您跟我實話實說。”

“您是不是一直都對老師有意見?認為他對你藏著掖著,不肯袒露心跡?”

朱元璋一瞪眼睛,立馬斥責道。

“你這小兔崽子...”

朱元璋的表現並沒有嚇唬住季秋,看向朱元璋的眼神中,更是寫滿了“我都知道了”的意味。

“咳...確實有那麼一點吧。”

“咱三次請他,最後一次還是拿劍逼他才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