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矢石自窗口而出,換箭時隻需拉上木板,便是一道完美的屏障。
這樣的一艘蒙衝,若是放到現在的歐洲,隻需幾十艘便可稱霸地中海,成為所謂的“無敵艦隊。”
而在這之上,還有體型更大,更加宏偉的“樓船”,是這個時代的航空母艦,更是西方人眼中的“神明造物。”
隻可惜,朱元璋現在並沒有掌握樓船的製造技術,水軍中現有的樓船,也都是鄱陽湖一役中,自陳友諒軍中繳獲而來。
但這也足以說明此時造船業和造船技術的發達。
從古至今,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從來沒有拒絕擁抱海洋。
“秋哥兒。”
負責護送季秋的,是湯和手下的一名千戶。
雖職務遠高於季秋,但他表現的對季秋非常恭敬。
說了幾句客套話,聊做寒暄,季秋便直接走入船艙。
看著四處打量,很是好奇的劉璉,季秋頓時輕笑著開口道。
“大侄兒,是不是沒見過這麼宏偉的艦船?”
劉璉的回答,卻是出乎季秋的預料。
“之前經常見。”
“侄子年幼時,父親曾在元廷任職。”
說到這,劉璉自覺失言,趕忙住嘴,尷尬的看向季秋。
見狀,季秋翻了個白眼,心說你爹那點破事誰不知道啊,但口中依舊溫和道。
“無妨,你繼續說。”
有了季秋的鼓勵,劉璉這才深吸一口氣,陷入了回憶。
“那時候,每逢年末,家父都會帶我去一趟海邊的碼頭,督促海運的稅收進京。”
“那船,可比咱們現在坐的這艘大得多,一整個船隊遮天蔽日的!”
“不過蒙衝之類的戰船,我還是第一次乘坐。”
說到這,劉璉看到了船艙內幾處暗紅色的血跡,頓時打了個戰栗。
季秋點了點頭,暗道果然如此。
這個時代的海運業,遠比想象中的發達。
早在元朝中期,就已經誕生出了成熟的海運路線,將東南等地的稅收源源不斷的運送到大都。
而同時代,在未來號稱稱霸海洋的西方國家,此刻依舊在地中海的一畝三分地轉悠,畏遠洋如虎。
漫不經心的轉了轉手中的茶杯,季秋的嘴角忽然浮現出一抹冷笑。
陳友諒覆滅之後,朱元璋沒能搞到樓船的製造技術,這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
蒙衝雖大,但隻可馳騁於江湖。
隻有樓船這般大小的艦船,才能滿足海運,甚至是遠洋航行的需要。
朱元璋麾下的這群東南士族,默契的將樓船的製造技術,以及至關重要的海圖藏了起來,擺明了就是要繼續侵吞遠洋貿易的驚人利潤。
曆史已經充分證明,在這群人的主導下,縱使大明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相關技術,也絕無半點跨入大航海時代的可能。
這群人想的,永遠都隻有攫取利潤,再將得來的白銀埋進地裡,在災荒之時拿出來,兼並更多的土地。
季秋固然可以旁敲側擊,讓朱元璋逼迫他們交出這些技術。
但這樣一來,這群人依舊可以和朱元璋討價還價,以稅收為名,繼續把控海運。
季秋並不打算這麼做。
默默地調轉視線,季秋透過小船,看向了江麵往來不息的船流。
畢竟這個時代,擁有海運技術的。
並非隻有東南士族。
......
“平章,最新一批的粟米共計二十二萬石,已經裝船,發往大都了。”
軍帳內,一身文士打扮的陳友定,依舊注視著麵前的書信,麵無表情的點了點頭。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