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公?青田公?”
“你怎麼不說話啊?”
劉伯溫緩緩抬頭,看向對麵略顯焦急的中年男子,沉默不語。
老夫能說什麼?該說什麼?
而劉伯溫對麵的男人,正是隴西豪族名義上的領袖。
李思齊。
堂堂的隴西盟主,為了一紙書信親自來到南陽。
足以說明季秋這封信上的內容,有多麼...離譜...
見劉伯溫遲遲不開口,李思齊身體前傾,急迫的追問道。
“青田公,接到這封信後,我可是馬不停蹄,立刻就來南陽了。”
“我們的誠意,已經擺出來了。”
“你看這信上的承諾...”
默默旁聽的鄧愈聞言,頓時以手掩麵,竭力控製著自己的麵部表情,不讓自己笑出聲來。
他可是知道季秋在信上到底寫了些什麼的!
“這個...”
劉伯溫不好再裝聾作啞,隻得看向信上那些堪稱觸目驚心的內容,皺成一團的老臉上,滿是無奈與嫌棄。
【封李氏,張氏,各一人為侯,世襲罔替】
【隴西區域的士族官員,保留原職,繼續為大明效力】
【隴西地區四分之一的州府長官,從隴西士族內部挑選錄用】
【根據士族實力,各士族可保留不超過兩百的私兵】
等等...
當然,還有用季秋老師聲譽作保的那一條。
季秋想著這封信目的,就是穩住隴西豪族,彆讓他們出來攪和北伐的局勢,自然是拚了命畫餅,各條內容都是往隴西豪族的心坎裡招呼。
效果當然非常之好,要不然李思齊也不會提前來到南陽,眼巴巴的等著“天使”降臨,好早點把信中的內容落實下來。
但自古以來,兢兢業業的“帕魯”們在日複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中,紛紛無師自通的悟得了一門道理。
那便是畫餅容易,兌現難。
甭說讓劉伯溫答應這些內容,就是給李中堂提前幾百年整過來,這玩意他特麼也不敢簽啊!
這些內容若是全部落實,隴西便真正成為了大明的“國中之國!”
而朱元璋願意和各個漢人士族議和的最大前提,便是這些豪族要真心實意的歸附大明,成為大明的臣子!
若是做不到這一點,朱元璋麾下的百戰雄師,可不管你是什麼李家還是孔家!
大不了便是一戰,無非就是晚點統一漢人故地而已,朱元璋等得起!
這一點,劉伯溫自然也是清楚的。
無奈之下,劉伯溫在心中長歎一聲,好聲好氣的說道。
“李將軍。”
“這信上的部分內容,我們還需要商議一下...”
“商議什麼?”
“這不白紙黑字寫的明明白白嗎?”
“青田公堂堂天下文宗,難道還要反悔不成?”
一聽劉伯溫有賴賬的架勢,李思齊慍怒不已,語氣也漸漸暴躁起來。
“我可是打聽過了!”
“這位安南伯口中的老師,就是青田公您本人啊!”
“他既然以您的聲譽作保,想來必定有您的授意!”
“怎好出爾反爾?”
見李思齊還是拿季秋的擔保說事,劉伯溫心中猶如有一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淩亂不已。
老夫...老夫若是說我真不知情,你信嗎...?
劉伯溫本想實話實說,再做商議。
可開口的一刹那,一個大膽的想法忽然浮現在劉伯溫腦中!
“李將軍,莫要誤會,老夫不是這個意思。”
“但有沒有一種可能,老夫說的是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