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家事難斷,老大易主(2 / 2)

向日龍一直偷瞄他們家老大,交出指揮使一位李夢瑤肯定心痛無比,此時正為李夢瑤心神不定,皇上喊他他慢了幾拍,這才出列半跪行禮“臣在”

好在皇上老早就知道向日龍對李夢瑤的心思,此時也就不多追究。

“向日龍在茶商會上驍勇善戰,擒敵數眾,在危機時刻機警地向東境蛟龍求援,幸得及時救援,否則連魏王也難逃一劫,在此案居功至偉現命你接任拱衛司指揮使,官至正三品,一等禦前帶刀侍衛”

“臣”向日龍看向李夢瑤,但等了半響依然隻能看到李夢瑤跪地不起的落寞背影,無奈之下隻好低頭領命,“遵旨”

隨後又獎賞了幾位功勞特彆大的臣子後,這才散了早朝,皇上單單留下丞相楊士奇。

儘管楊士奇年邁,但楊士奇這麼多年來當丞相所經營出來的勢力其實貫穿黑白兩道,他所能掌握到的信息和能耐超乎想象。但這些東西都成了他為朝廷效勞的資本,所以隻要遇到奇難雜症或皇上想不明白的事情,皇上都樂於找楊士奇一起探討研究。如果說三司公門的三位統領是皇上外事的心腹,這楊士奇便是皇上內事政事的心腹。

“皇上對此案還有疑惑”

楊士奇的風格都是在早朝上不怎麼吭聲,但是皇上心裡想些什麼,他猜得**不離十。一見皇上僅剩魏王一子,而且魏王在此案並無過錯,品性端正,卻依然沒有立馬將其立為太子,肯定皇上心中還有疑慮。

儘管他能猜得很準,但是楊士奇總是以疑問方式試探,從來不會全部說破,點到即止。

這便是他能當三朝元老長盛不衰的為官之道,沒有一個皇上會喜歡將一個能看破自己全部心思的人放在身邊。伴君如伴虎,保持一定的低調才深得皇心,那些自以為聰明賣弄學識自傲無比的家夥,早淹沒在權利爭鬥的曆史長河中了。

“確實有不少疑問。”皇上沒把楊士奇當外人,賜座後把自己的疑慮全盤說出,“從小陪著弼兒長大的劉總管隔三差五就會秘密和朕通一次信。雖然弼兒性格暴躁頑皮,但沒聽劉總管有談及他悄悄犯下那麼多欺男霸女的惡行。特彆是竟然收買了江東將士、招募了一大批江湖好手,若是早知道這些情報,朕早就讓蛟龍帶兵把他抓回來了”

“皇上,吳王不傻,劉總管被你下令隨吳王去封地當吳王府總管之時,他能不知道這是您派來監視他的人嗎皇上所說的那些事情哪件是可以傳入你耳中的俗話說的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小孩會打洞,真龍之子必然不是池中物,給予天空便會展翅高飛。皇上和老臣商量讓他們去封地之前,不已做好放虎歸山的心理準備否則怎會將他封王在一個蛟龍伸手便可製衡的領地,擔心其勢力太過膨脹當初他在皇宮是二皇子,去了江東乃是江東之王,劉總管已然不能麵麵俱到,這些秘密無從得知也屬情理之中。”

“你說的對。否則,弼兒這顯然準備多年的計劃,劉總管不會到最後一刻才察覺,他也不會落得這般下場。”皇上歎息道。

見皇上解開了心結,楊士奇適時地給皇上進言,免得皇上一直沉溺在悲痛之中“不幸之大幸是魏王安在。立太子一事,老臣倒不覺得是當務之急。”

“哦此話怎麼說”

太子是肯定要立的,皇上自己也明白,特彆是現在他也沒有其他選項,等魏王傷勢好全就打算立他做太子。文武百官都在催他立太子,隻有這楊士奇覺得立太子不算最著急,他好奇想聽聽楊士奇的獨特見解。

“皇上子嗣伶仃,僅剩魏王。老臣覺得,當務之急是讓魏王開枝散葉。皇上應該最清楚魏王一直沒有成親是因為心有所屬,此番中了吳王的陷阱,也是為了那江湖第一美人。他這多情的性子,怕是深得真傳啊。臣已多事,擅自尋來魏王心上人的生辰八字上武當求張真人算過,算得此女天宮居正鳳歸龍巢,天生就是嫁入帝王之家的命。江湖第一山莊已連續出了兩位武林盟主,咱們也算門當戶對,能和武林盟主聯姻,對想繼續鞏固在武林中威懾力的我們來說也再好不過。”

嫌皇上生的後代少,也就楊士奇能直接和皇上說這番話了。

楊士奇三朝元老,早和皇室同心,皇上心知楊士奇這是真心關心他們李家皇朝,才會當麵勸這番話。

而且說得極其有理,做得也是細致到位,連生辰八字都提前找人算好了。

楊士奇說魏王深得真傳,暗喻得正是皇上自己。皇上回味地苦笑一番,當年他娶的也是一江湖女子,一樣成了他的太子妃,後來還成了第一任皇後若是沒遭橫禍,皇上定當與其白頭偕老。

自己這麼走來的皇上,自然不會嫌棄江湖中人。

感歎至極,皇上眼眶泛紅,拍了拍楊士奇的肩膀“你說的對。太子要定,這婚事朕也要定能否麻煩老丞相為朕跑這江湖盟主家中一趟,以示聯姻的誠意”

“好在長安離此地不遠,老臣還能動一動這老骨頭,為皇上辦妥此事皇上勿再為一逆子傷心傷神了。”

“謝老丞相相助。”

一君一臣相敬如賓,在大殿內獨聚斷下許多要事,算是給這次吳王弑兄一亂畫上句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