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傳國玉璽李天翰剛壓下去的火氣又噌噌噌地燒起來。
他被帶回宮冊封太子之後,皇上常帶他去禦書房教他審批奏章,但依然防他如防賊一般,在他來之前拿出玉璽,在他離開之後才重新藏好,也不知道他把玉璽藏在哪兒。有幾次他趁皇上短暫離開的時候偷偷尋找過,但禦書房占地廣闊,高聳的書架行行聳立,還分上下兩層,整個禦書房藏書少說也有數十萬冊,給你那一摞藏書目錄你都數不過來。
這麼大的地方若是偷偷做幾個地底暗格藏玉璽,或是挖空嵌在哪本書中,怕是把整個禦書房拆了都找不到。
更可怕的是全天下的人都猜測傳國玉璽就藏在禦書房中,但皇上是否真的把傳國玉璽藏在禦書房中他也說不準。傳國玉璽這無比重要的東西,再怎麼花心思掩人耳目巧藏立異都不過分。
今日謀反之事必須今日了結,如果過了今夜還未能把禪讓詔書弄到手,他隻能狠心殺掉李康順,自己硬當這個皇上。畢竟隻要到明天上午,這保和殿的事肯定瞞不下去,到時外界都知道這裡發生了什麼事情,單單是在外城的三萬禁軍就足以把他們這些亂黨砍成肉沫了。
殺了皇上起碼還有活路。他隻要刀槍相迫,這裡的臣子肯定有人願意臣服於他,他又是皇上唯一血脈,願意臣服他的人就更多了。禁衛軍統治權在皇上手中,但皇上都死了,還能不聽他這個太子的話嗎?到時大部分臣子和禁衛軍統治權拿下,這南京就亂不起來。
但這是下策。
沒有傳國玉璽蓋章定論的詔書傳遍天下,難保南京之外的地方有人不服。萬一哪些個手握地方重兵的人野心勃勃借以沒有玉璽詔書一事為借口擁兵自重,夠他這個新皇喝一壺了。
想不改朝換代地奪下天下,最講究的就是“正統”。皇家血脈是正統,傳國玉璽也是正統,兩者缺一不可。
當然,如果他有把強硬登基後出亂子的各個地方重新打下來實力,他想怎麼做都行。傳國玉璽沒有那就重新做一個,實力為尊,他說這個新的是傳國玉璽那就是傳國玉璽。
但很可惜,他沒這個實力。否則也不會費儘心思謀反,直接搶皇位就得了。
故而太子能正統繼位的時間隻有這一夜時間,如今大局在手,怎麼把皇上的傳國玉璽弄出來就是最後的關鍵了。這個問題他們設計謀反時怎麼可能沒想過,當然有針對的方法。
這頭太子在整理心緒,那頭皇上更不好過。
顫顫巍巍難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李建弼的死,是你故意殺的?”
“當然,不然你以為那個廢物能想出那麼精妙的方式殺人方式?是我派人給他獻計,他不一直想鏟除我這個皇兄嗎,我就幫他一把……他的計策布置許久,還一帆風順,成功對我拿起屠刀那一刻可高興壞了……”
皇家之後,競爭極其殘酷。李康順正是希望他的後代不要像以前的皇家那般手足相殘,這才早早把他們天南地北地封王出去鍛煉,以免都待在宮中相處日久生怨。
在兩個兒子小的時候李康順其實已經暗暗定下了繼承人,為了避免他們手足相殘這才分彆對待。
李建弼調皮搗蛋心性易躁,不適宜背負一國之大任,李康順早早就放棄他了,所以才寬容許多,讓他歡歡樂樂當個王子安於一偶便成。
李天翰文武雙全,還有一股他們李家數任皇上身上都有的閃光點——吃苦耐勞性子堅韌的品性,李康順滿意得很。隻是父愛如山,為了鍛煉他成為一個合格的一國之君,李康順隻能對他嚴厲苛刻,不敢心慈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