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年紀六十有餘,頭發斑白,容顏保養有方,看得出年輕時也是個俏麗的大美人。
說起來李家這皇宮後宮數十年半點屁事都沒有,太後必須占一大半的功勞。
太後不是皇上的生母,來自一地名家之後,威儀天下,辦事利落,識大體顧大局。故而李康順他爹還在時,即使她沒有誕下龍子,也依然讓她牢牢占據著皇後的位置,李康順的親生母親也無法撼動她的地位。
作為皇上背後最重要的女人,她一生都在為李家服務,儘忠儘職,就算先帝不在的時候也能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幾千號女人頂多隻有小打小鬨,從沒讓先帝煩過心。
能有如此能耐,沒點手段是不行的。她立定了規則,你們為了爭寵爭奇鬥豔討好皇上沒問題,但背後互相使絆子耍手段將後宮弄得烏煙瘴氣那可不行,就算你們彼此看不順眼,隻要入了這後宮,就得姐妹相稱相安無事。
就算是皇上身邊最得寵的妃子,隻要被她發現敢在背後耍陰謀詭計,她過去就是一大嘴巴子,不知悔改還會有她好受的;就算被冷落的妃子,隻要還在這後宮一天,她都會妥善安排衣食住行,多加關照,不會厚此薄彼。
她沒生下孩子,但對其她妃嬪的孩子疼愛有加,一視同仁嚴加管教,從來沒有在先帝麵前搬弄過是非。
太後處事大公無私,皇上還支持,久而久之後宮也就被她治理得服服帖帖了。
李家三代皆明君,先帝也不例外,深知這樣的妻子才是帝王一生所求,這皇後的位置也就一直屬於她。等先帝去勢後,順理成章成為皇太後,依舊管理著後宮,甚至當朝許多大臣也都敬畏她的存在,威信隻增不減。
她來自一地士族名門,當朝大臣有不少是她家門子弟,當初李康順繼位她就讓門下子弟鼎力相助,以便李康順輕鬆接過皇位。要沒有太後壓著,李康順當年剛當皇上還沒什麼威信的時候,可不會那麼順風順水。
皇帝李康順的生母早已逝世,但太後一直以來對他不疏於管教,並且像自己孩子般疼愛著他,還有開朝時的鼎力相助……多方恩情下來,讓他待太後已如生母。如今李康順當了皇上,依然敬重和孝順這位傳奇般的太後。
見太後黑著臉要起身,皇上連忙上前扶她坐起。
太後出自名門,舉手投足間淨是端莊,坐直在太師椅上腰背筆直,肩膀和腦袋擺上一碗水也不會有任何傾斜。一直管理後宮,落下久居上位的威嚴氣勢,加上含著怒氣,冷眼一抬,不怒自威。
“兒臣參見太後!之前有要事在忙,所以姍姍來遲!太後該不會為了這事惱火了朕吧?”皇上討好般地笑了笑,一身王者之風半點無存,像個不知自己犯了什麼錯但很心虛的小孩子般賣乖。
這副頑童似的神情,也就隻有太後能見到。
“皇上忙於正事,我豈會怪罪於你。”太後稍稍平息了怒火,說話嚴厲之餘咬字清晰,一字一句如石子擲地有聲,威嚴滿溢。
“那太後氣的是……”皇上早知道這一點,剛才這麼說也隻是投石問路,好探一探太後氣的是什麼。
後宮安定,他已經很久沒見過太後如此生氣了。
“天翰和建弼兄弟相殘,皆命隕天地,你還有心思做如此大的排場迎我回宮!?”太後厲聲大喝,語帶哽咽。
太後這麼一罵,讓皇上醍醐灌頂,自知犯錯了。
之前因為他艱難地從任你們行口中得知兒子原來就在身旁,喜不自禁,正好知道太後也是今日回來,值得大喜大賀,所以才大設慶典相迎。
但他沒細想,他是漸漸把失去皇兒的悲痛轉移到新找到的兒子身上,但太後呢……
她年紀這麼大了,連失兩個親孫子,哪能不悲痛。而他普大歡喜地迎接的行為,落在太後眼中就是沒心沒肺。
他豈能不挨罵?
&/br&
&/br&,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