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是因為有人在負重前行!(二合一)(2 / 2)

就綠水集團當前的情況,隻在小縣城搞地產,不僅沒前途,還會把資金套死,除非後續源源不斷有資金願意入場。

……

相奴的電話打了過來。

“夏夏,萬柳資本改公募的事情,已經審核通過,在走流程了。”

薑半夏詫異了,“這麼快?”

李揚考個試都能被弄掛科,她這邊開公司這麼順利?

萬柳資本從私募改成公募,本來想要卡一下,太容易了。

比李揚因為缺課就掛科容易一百倍。

結果這麼快就審核通過了?

“相奴姐姐,看來你出了不少力氣啊。”

大概是相奴那邊動用關係了?

相奴說道:“沒有啊,就是常規流程申請的,我本來也沒想過會這麼快。”

“哦哦哦,能通過就行。”

薑半夏明白了,既然不是相奴在幫忙,那就是李揚。

李揚什麼也沒做,就是幫自己吸引走了火力。

所有人都去針對李揚了,比如上次在柳如懿那邊,就有人故意挑起自己跟李揚的矛盾。

這一切的源頭,就是李揚在萬柳資本上麵怒懟向柏楊開始……

本來那件事她有錯,相奴也有錯,然後突然間被李揚接過去之後,事情就變了。

有句話說得好:你過的輕鬆,是有人在為伱負重前行。

跟相奴聊完後,她給李揚打了個電話。

“李師父,在忙什麼呢?”

那邊李揚回道:“人在江北,剛下火車!”

“啊?去江北了啊?看來是有一個大項目在等著呢。”

“必須的啊,造車算不算大項目?”

薑半夏驚了。

“什麼!什麼!李師父厲害啊!你要成為第二個賈老板啊。”

當前造車概念很火,賈老板是當之無愧的領頭人。

那一句:為夢想窒息,吸引了無數投資者。

“呸呸呸!趕緊收回這句話,哥哥跟他沒關係!”

遠在江北的李揚,聽到這話一激靈。

賈老板現在風生水起確實不假,從去年十月份到六月份,樂士的市值更是一路從五百億飆升到了一千七百億。

不過時間線太長,加上李揚有更好的標的,所以就沒參與進去。

但毫無疑問,賈老板今年風生水起。

去年他就提出了造車,並且已經開始付諸行動。

不過那都是他方便套現的借口而已,他今年在樂士市值最高點,再次套現了26億,這一年的時間,總共套現足足兩百億。

還不算他姐姐套現的二十二億。

這筆錢,名義上是他為了投資自己的造車夢想,實際上都轉化成了他在美國的豪車彆墅。

李揚是想要玩真的。

薑半夏並不清楚這些,笑著說道:“對對對,李師父可比他厲害多了,不過……造車真的很花錢……”

“是啊,這不是有你嗎?以後我沒錢了,你可一定要給我融資啊。”

“融融融!必須的!”

薑半夏拍著胸脯保證,然後就……胸疼。

下手沒輕沒重的,沒

有李師父那麼溫柔。

“先不說了啊,有人請我吃飯,吃過飯後聊聊,我想年前就開始行動。”

“好的好的。”

掛了電話之後,薑半夏就查了一些資料,一直到竇穎喊她吃飯,她才從臥室走出來。

今天李揚說要造車,把她嚇了一跳。

這真不是簡單的事情。

當前汽車市場,國產基本都是走的低端路線,即便如此,滿大街跑的最多的還是合資車進口車。

想造車的大佬太多了,所以就會產生許多的‘前車之鑒’

造車,不是有錢就行的。

否則賈老板忽悠一句,也不會讓國內首富投資他。

首富肯定比他有錢啊,賈老板隻能算是互聯網新貴,根基都還沒立起來呢。

但首富就是願意為他的造車夢想買單,因為造車不僅僅需要錢,還需要夢想,情懷。

她不知道李揚有多少錢,可哪怕有一百個億,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造車出來容易,能不能賣出去很難。

國內市場,每年都會誕生好幾個車企,但絕大部分人,可能聽都沒聽過,最終賠幾十上百億狼狽離場。

她不是不相信李揚能不能成功,而是覺得,自己接下來要努力掙錢了,否則李揚資金鏈出現問題的時候,不一定有人願意幫他。

畢竟他可是連考試都要被人弄的體質。

吃飯的時候,竇穎問道:“夏夏,我下午沒空,要不要我帶你去找凝凝玩?我剛剛問了一下凝凝,她在李揚老家呢。”

“好啊。”

薑半夏知道竇穎在想什麼,畢竟竇穎也不是那種擅長撒謊的人,表現的已經很明顯了。

……

江北。

李揚跟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坐在一塊聊著天。

男子叫嚴生平,三十六歲,在江北當個副職。

兩人天南海北的聊著,聊到了南北區域的劃分,聊到了長江黃河的分界線。

李揚懂個屁啊,但是他能扯,並且哪怕說錯了,也絲毫不臉紅。

總而言之,聊了差不多一個多小時,他得出了一個結論。

對方大概率是文科生。

從氣候聊到地理,最後才把話題引到江北身上。

江北毫無疑問是一個大城市,交通便利,無論是陸路,水路還有空中航道,在國內都是名列前茅的基礎。

就交通條件來講,國內確實找不到幾個城市比江北好。

聊的差不多了,嚴生平開口說道:“聽說李總要有一筆投資?不知道具體想要投資什麼項目?”

他對李揚了解的有限,但知道李揚有錢,並且願意投資。

隻不過他不是什麼投資都要的,畢竟他需要能拿出手的東西。

最好是不擠壓江北本地企業的生存空間,否則對他來說有些雞肋。

比如李揚過來投資一家食品企業……江北的食品加工企業,已經足夠卷了,根本沒有多餘的市場分給李揚的。

這樣的投資,對他來說反而是累贅。

<p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