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飛行距離延伸,小飛行物之間的距離拉開後,一個個竟然開始變形,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
本來都是柱狀物,但結構在不斷延伸誇張中,拉長了無數倍!
簡單說,就是像一個十字架的中心又多了兩根橫出的棍子,其實那就是個拒馬。
沒錯,宇宙中的拒馬!
而且會飛。
躍遷彈釋放的,其實就是無人機,當密密麻麻的拒馬擴散開來後,已經鋪天蓋地的波及了戰場外圍,形成了一個肉眼可見的大球。
敵軍指揮層已經明白了,這是要徹底圍死他們!
沒錯,這才是躍遷彈的作用。
如果說是為了超光速撞擊的話,事實上當這種攻擊方式被人用過後,其短板也被無數人研究出來了,關鍵就在射程。
遠了打不著,近了呢,又得突破敵人的火力網。
所以隻有特定情況,才能發揮效用。
但是換個思路的話,把超空間躍遷武器化,卻能產生絕妙的作用。
比如此刻,無數的拒馬,其實毫無攻擊力,隻不過是按照程序飛行的無人機。
可是它們的存在,卻讓全方位包圍得以實施。
沒錯,宇宙大戰,飛船是可以想往哪飛就往哪飛,總有逃脫的角度,找到機會躍遷的話,直接就閃了。
但是封閉在一個區域內,想離開就難了。
宇宙拒馬儘管沒有攻擊力,但它們的存在本身,就廢了敵軍的逃生利器,也就是超空間躍遷。
隻要拒馬群不斷擋在進入躍遷前的超光速飛行距離上,那麼敵軍再躍遷,就等於是自殺了!
眾所周知,民航客機和天上的小鳥撞在一起,那就是機毀人亡的災難!
眾所周知,核潛艇到彆人家海裡瞎逛,撞的鼻青臉腫隻會喜聞樂見
現在這一個個拒馬,也是一樣的效果,戰艦皮再厚,超光速中碰到一顆沙子也得完蛋!
而這種武器,正是曼達洛人在夢境演習檢驗時,研究出的對付超空間躍遷逃生的招數。
之後,自然是迅速武器化了,畢竟技術含量其實不算高,現成技術改改就有了。
當然,這種封鎖其實還是有缺陷的,那就是得擋在足夠合適的位置,距離不足以乾擾到超空間躍遷的話,還是個擺設,敵軍可以鳥都不鳥。
就如現在,球體範圍太大了,敵軍真的可以不用在乎。
然而,前提是敵軍有進入超空間躍遷的時間,因為襲擾部隊的炮火,可不是擺設,已經徹底鎖死了整支艦隊。
更何況無數戰機在炮火掩護下,已然殺近了。
不擺脫這些糾纏,那自然也沒機會進行躍遷。
這也正是敵軍總指揮迅速後悔的原因,如果一開始就不顧及陣型的話,還可以選擇不理會襲擊,強行衝出一條生路,以躍遷的方式擺脫困局。
當然,損失一定是有的,而且還很大。
因為當戰機機群隨著炮火襲來,這個時候己方艦隊的戰機自然不會閒著,也在紛紛飛出機坪應戰。
所以這時候陣型亂了,碰撞事故不是可能發生,而是一定發生!
但即便如此,也絕不會連躍遷的機會都沒有。
而且現在依舊有挽回局勢的可能,隻要把襲擊者全滅就行了。
可總指揮也明白,既然對方敢布置這種攔截,那麼又豈能沒有後手?反正換成他是絕不會沒準備的。
所以麻煩大了。
是的,在他眼裡,這依舊隻是麻煩,自己這邊可是頂級主力艦隊,想吃掉,哪有那麼簡單,被反殺才是最有可能的。
第一軍團有理由這麼想,因為他們的艦隊確實足夠強橫,當下銀河係中,除了第一軍團,還真沒有幾個勢力能湊齊一支如此武力的艦隊。
何況這樣的艦隊,第一軍團不止一支!
戰況一起,通訊部門便將情況對後方做了通報,雖然不是求援,但敵軍要是心裡有數的話,就該早點滾蛋,畢竟有又沒有援軍過來對敵軍而言是未知數。
然而當第一波戰機進入射程後,第一軍團發現情況可能比預想的還要麻煩。
因為怎麼都沒想到,敵機飛行員,竟然都是王牌飛行員的水平!
沒錯,戰機麵對持續肆虐的防空炮,目前一分鐘內的戰損,竟然是零!
更難以置信的是,並非是敵機能做到全員無損規避,那太離譜了,畢竟火力網足夠密集,問題是對方戰機的護盾強的出奇,竟然無法一炮突破!
按照星際空戰的規則,對防空炮的火力要求,是必須一炮命中即可摧毀戰機護盾,否則在高速戰鬥中,敵軍飛行員隻要不是蠢豬,就不會把第二次鎖定的機會拱手相讓,必然會進行高速規避,擺脫鎖定。
所以用兩炮才能打掉的話,兩炮之間的時間長度可就不好說了,這期間可不影響敵方戰機發威。
而目前來說,沒有任何一款戰機刻意強調護盾的強度,不是做不到,而是必然在設計上拖後腿,要麼就是成本過高,要麼就是影響性能。
更令人心驚的是,伴隨著戰爭烈度,事實上有統計數據發現,不止一架敵軍戰機挨了兩炮,當然兩炮間的間隔有些長,但護盾依舊有效!
這就說明另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對方驅動護盾的能量源太過充足,可以迅速補充損耗掉的護盾能量,將其在短時間內恢複到巔峰量級。
而這同樣另一個不可能的設計理念,究其原因,還是出於對戰機體積的要求,能提供如此強度護盾和能量源的飛行器,至少也是炮艇級彆,那可比戰機大太多了。
但這兩個對本地人不可能接受的設計,在謝知這卻不是問題,很簡單,有皮姆粒子,塞多少小型化反應堆不行?
沒錯,曼達洛軍的軍備設計中,謝知是提供了皮姆粒子支援的,現如今這玩意兒要多少有多少,因為已經不需要按配方調配了,謝知可以直接憑借意誌能量具現。
那麼相應的,很多受限於體積的設計難題都解決了。
而如果全麵使用曼達洛鐵作為軍備外殼的話,即便是以謝知的財大氣粗,也乾不起,畢竟曼達洛鐵不是大白菜。
至於哨兵機器人的超能模擬外皮,生產時間也是個問題。
但加強能量護盾方麵的優勢,就相對簡單多了,因為完全可以把之前弄到的飛行器拆解,把通用設備縮小安裝,省時省力。
雖然謝知希望曼達洛人保持強悍戰力,甚至練出更強的本事,但也沒必要在軍備上刻意縮水。畢竟靠死亡篩選精英,太不劃算,培養一個精英的成本,可比戰機貴多了,完全可以通過更多的實戰來彌補經驗不足嘛。
結果空戰方一開始,第一軍團就又麵臨了一個尷尬問題,那就是敵軍的戰機打不動!皮糙肉厚到離譜!
所以相較於曼達洛空軍以夢境演習練就的飛行技術,第一軍團更頭疼對方皮實的問題,因為第一軍團人更多,火力點也更多,可打不動對方的話,這優勢就難以發揮了。
然而曼達洛空軍的驚豔亮相,隻是剛剛開始。
卻說這種曼達洛製式戰機,被命名為“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