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聖儀表不正,成何體統,成何體統啊!”
“早問安王貪玩享樂,沒想到竟如此不堪啊。”
眾官員一陣討論,雖然聲音低,可還是有一些傳到了陳慶的耳朵裡。
對此他一點也不介意,反而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朝堂上保持肅靜。”趙公公高喊一聲,眾人這才安靜下來。
陳慶故作鄉下人進城的模樣,唯唯諾諾走到前麵。
“兒臣參見父皇。”
陳尚遠大手一揮,切入主題說:“安王啊,朕聽聞你將涼州治理得不錯,是個治世之能臣,現眼下朕有一難題,朝中文武皆無良策,唯有將希望放在你身上了。”
此話雖然聽起來沒什麼問題,可實際句句暗藏殺機。
頃刻間就將陳慶跟滿朝文武放在了對立麵,尤其是那兩個皇子。
陳慶怎不知陳尚遠的心思,趕忙雙手拱起說:“父皇言重了,說來慚愧,兒臣在涼州不過虛度光陰而已,既然滿朝文武都無良策的問題,想必兒臣也想不出好方法。”
儘管陳慶處處退讓,可陳尚遠自然不會給他機會。
隨著他右手一揮,趙公公宣布道:“兗州刺史上折求助,南北縣衙同時求助,南麵鬨饑荒,請求府衙開倉發糧,北麵匪患猖獗,請求府衙派兵剿匪。”
“可問題是,兗州本就不富裕,刺史頭疼到底是先救南還是先救北,不管幫助哪一方都需要許多錢糧支持,以兗州府衙的實力隻能勉強幫其中一方,若兩麵兼顧隻能落得個兩邊都解決不了問題的局麵,所以正為此事拿不定主意。”
陳尚遠接過話說:“戶部的人覺得民以食為天,當先解決南方饑荒的問題,而兵部覺得匪患對兗州危害更大,當先幫助北方,為此,吵吵了半天也沒個萬全之策啊。”
隨後他目光一緊,沉聲道:“你有何看法?”
陳慶心中一陣無語,也不知道古時候的人腦子裡裝的都是什麼,這麼簡單的問題還需要討論嗎?既然南部和北部出現的問題不一樣,那就互相幫助不就行了嗎?
此事壓根就不需要兗州府衙出手,當地縣衙就能搞定。
既然南部缺糧,北部卻兵。
那就南部士兵調往北方鎮守,不僅解決了北方匪患的問題,還節約了南部糧食緊缺的問題,同時再讓北方調一部分糧食去南方暫時解決燃眉之急。
待到北方平定匪患後,再將收繳的糧食互相分配。
與此同時將南方監獄的犯人都拉出來種地,增加糧食的產量。
這個時候戶部和兵部應該互相配合解決問題才行,而不是各自爭著想自己立功。
當然,這些話陳慶是不會講出來的。
雖然他很想讓百姓們都過上好日子,但眼下的情況還是先顧好自己的性命為主,一旦自己說出了解決方法,那今後在皇宮裡可謂三步一危險了。
“那個,嗯……兒臣,兒臣覺得……兒臣覺得京都可以派糧賑災,再調兵剿匪,這樣可以同時解決兩地的麻煩,也可壯我國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