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吳三桂隨便找了個借口封閉城門,關寧軍儘出,占據城頭各重要防禦工事,封鎖城內所有交通要道,然後召集全城百姓,痛斥崇禎皇帝昏庸無能,不僅不派發軍餉,還要撤換他的軍職,押解入京受審,為了關內的百姓,他不得不反。
百姓半信半疑,官場上的事,他們哪裡知道,吳三桂說啥就是啥了,畢竟吳三桂在山海關還是頗得人心的。
吳三桂給崇禎扣上屎盆,說明自己獻關降清的原因後,安撫關內百姓,福臨皇帝是英明神武的好皇帝,隻要大夥兒當順民,日子會過得比以前更好。
也不管百姓接不接受,吳三桂下令大開城門,迎接早等在城外的清軍入關。
為安撫民心,多爾滾嚴令手下禁止燒殺搶掠,騷擾百姓,讓惴惴不安的百姓鬆了一大口氣。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百姓都願意當順民,隻是懾於清軍的強大武力和吳三桂的威勢,不敢表露出半點不滿,但也有一些書生勇敢地站出來,破口大罵吳三桂賣國求榮,最後全被吳三桂砍下腦袋,懸掛城門口示眾。
城東,某間破舊的民房裡。
身上背著一張大弓的王阿福正在忙碌,他把一堆堆的乾柴和被褥弄濕,四處澆上火油,打火引燃,然後摘下大弓,向天空發射了三支鳴鏑後,扔掉大弓跑路。
熊熊大火很快燃起,把整幢民宅籠罩住,因堆放的柴火和被褥是濕的,產生了大量的濃煙,滾滾濃煙衝天而起,方圓數十裡外都能看到,而刺耳的鳴鏑聲響徹雲霄,數裡外的人也能聽得到。
王阿福是奉田伯光之命,潛伏在山海關城內的密諜之一,一旦確認吳三桂降清,馬上發信號。
在城東街區,還有另外兩個人在做著和王阿福一樣的事情,隻不過他們的動作比王阿福動作慢了一步,引燃大火後,他們發射三支鳴鏑後,馬上跑步,至於能不能躲過吳三桂的捕殺,就看個人的本事和運氣了。
田伯光一共派出了十名密諜潛伏在山海關的城內和城外,其中潛伏在城內的密諜有三人,其他的七人潛伏在城外的村莊裡,每天的任務就是盯著東城區的天空,一旦看到濃煙升起,還有三聲鳴鏑,馬上點燃狼煙發信號。
沒有網絡通訊的年代,狼煙是最快的報警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