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可能呢?
當然可能啊!
這個邏輯問題一點就通!
以前紅薯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大明王朝一直都是以水稻小麥作為主糧。
大明的糧食作物,南方是以水稻為主,北方是以小麥和栗米、高粱等為主。
南方主要以水稻為主,水稻一年可以種兩季,分早稻和晚稻,上等水田,早稻和晚稻加起來可以有五石左右的畝產,如果是中等水田的話就隻有四石左右的畝產,下田就更少了,所以平均起來差不多也就三四石的畝產量。
北方的小麥,也是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加起來的產量一年也差不多是四石左右一畝,至於栗米的產量,一畝差不多隻有兩石。
所以在紅薯出現之前,沒有人相信李弘壁無償獻出的紅薯可以做到畝產十幾石!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李弘壁的身份,如果不是因為當時還處於國戰之中大明急缺糧食,朱高熾和夏原吉對於這種滑天下之大稽的說法嗤之以鼻,壓根就不會相信,更不可能會眼巴巴地親自跑去曹國公府實證!
但是,最後結果呢?
人家李弘壁說的都是真的!
這紅薯還真就可以做到畝產十幾石!
事實上,經過戶部全體官員的辛勤努力和付出,推廣種植下去的紅薯,在上等肥沃田地裡麵,經受耕農細致的照顧,甚至足足做到了畝產二十石!
這就是事實啊!
紅薯沒有現世的時候,所有人都不相信它可以畝產十幾石!
那麼同樣的道理,李弘壁此刻口中的土豆,在場權貴同樣聞所未聞,但誰能夠保證這不是真的呢?
一時間,夏原吉激動得身子發顫。
“弘壁,那地方在哪兒?在哪兒啊?”
無他,夏原吉是真的激動,因為這些可都是糧食啊!
在這個年代,製約生產力發展的最重要一個條件,就是耕牛的數量嚴重不足。沒有牲畜牽引耕犁,單單隻是人力耕作的話,可以想見會是何等緩慢。
所以朝廷才會出台相關政策,儘全力保護耕牛等畜力!
另外就是由於生產技術、人力資源的限製,導致耕地效率的地下,有太多的山間荒地並未得到開發,甚至從未耕種!
那麼,一旦擁有了一種作物,就跟這紅薯一樣,其本身產量就很是驚人呢?
同樣數量的耕地,卻可以種出兩三倍的糧食,這是什麼概念?
若是能夠多出這兩三倍的糧食,大明甚至可以再養活三五百萬的人丁!
什麼叫盛世?
盛世如何評定?
答案隻有一個——人口!
煌煌大明赫赫之威,如何長久的保持下去,如何更上一層樓?
答案還是一個——人口!
如論繁榮經濟還是對外戰爭,在這個冷兵器的時代,人口幾乎代表著一切!
隻要有足夠的人丁,大明王朝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這是所有人的共識,這是顛補不破的真理!
因為人口本身就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最直接的表現!
打仗需要人丁,耕種需要人丁,商貿同樣需要人丁,就連疏浚運河等各種大型工程同樣需要人丁!
人口越多,青壯越多,那麼國家就越是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