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心動了。
他也很難不心動。
或者說他這位永樂皇帝,就是這樣的脾氣。
自從做了這皇帝之後,朱棣一直都能清晰明確地感受到自己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如果說先前,朱棣一直渴望文治武功,是為了給自己的帝位合法性正名,那麼自從打贏了大明與帖木兒國的國戰之後,朱棣自然就不再需要什麼文治武功來正名了。
贏下這場國戰,保衛了大明山河,他朱棣就是天下膺服的大明皇帝,帝王威望足以與太祖高皇帝相提並論。
說實話,朱棣現在都不需要苦心孤詣地去籌謀什麼遷都,他可以心安理得的躺平享樂,做個安逸帝王了。
然而朱棣畢竟是朱棣,他終究還是邁不過去心裡麵這道坎兒。
這位一生征戰的鐵血帝王,也從來不會感到滿足,更不會心生懈怠!
既然還有餘力,那他朱棣自然要做到最好,要為後世子孫奠定萬世太平!
所以,朱棣要遷都,因為定都南京於國不利,隻有遷都北京形成“兩京製”的朝堂格局,大明王朝才能長治久安!
而為了遷都北京,朝廷就必須進行疏浚大運河和修建北京帝都這兩項耗時費力的大工程!
除此之外,他這位皇帝陛下的帝陵自然也不可能停,還有交趾都已經打下來了,派遣青壯勞力前去拓荒墾殖也是必要之事,再有就是鄭和出海下西洋,事關高產糧種以及大明未來的道路……
不管是哪一個大項目,都確實如同李弘壁所說,隨便放在哪個朝代,都可能完不成,而他朱棣卻不得不在自己有生之年,在這個永樂朝,將其全部完成!
朝廷財政能否支撐,這隻是一方麵,另外一方麵則是民力能否供應得上。
徭役十倍苦於賦稅!
天下疲敝日久,不是說說而已!
這也就意味著,朱棣如果真想完成這一切的話,他就不得不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了!
永樂皇帝一人獨坐在殿內沉思了良久,隨後姚廣孝才急匆匆地趕了過來。
當少師大人注意到朱棣那難看的臉色時,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君臣這麼多年,姚廣孝當年無比了解朱棣。
一般朱棣露出這種神情,那就意味著肯定有大事發生了。
“陛下,可是交趾那邊出了什麼岔子?那些地方蠻夷又造反了?”
朱棣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和尚啊和尚,你那得意弟子,真是給朕出了一個好大的難題啊!”
得意弟子?
李弘壁?
這混賬小子又乾什麼了?
關於朱棣和姚廣孝的談話,李弘壁不得而知。
他出宮之後就回了自己府邸,難得忙裡偷閒,自然也不必把自己逼得太緊。
而盛寅和程蝶衣卻是聯袂而來,這對苦命鴛鴦一見到李弘壁,竟然直接跪倒在了地上,叩謝李弘壁的大恩大德。
說實話,這一次當真是大恩大德。
程蝶衣不但平白得了誥命,皇帝陛下更是親自開口為她正名,這對一個風塵女子而言簡直就是天大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