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意外,純屬意外。”李弘壁尷尬地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現在好了,上班第一天,就把頂頭上司給得罪死了!
紀綱啊紀綱,你特麼給老子等著!
還有那個狗皇帝!
“二位,弘壁還有一事不明,為何國子監會淪落成現在這個樣子?”
這一點,李弘壁確實不太理解。
在他記憶裡麵,大明國子監可是赫赫有名啊!
永樂十八年,狗皇帝遷都北京,改北京國子監為京師國子監,於是大明國學有南北兩監之分(亦稱南北兩雍)。
到了永樂二十年,光是南京國子監學子就多達近萬人,可謂是庠序盈門,盛況空前!
怎麼現在聽這二人話裡話外的意思,國子監好像衰敗了呢?
潘越彬是個耿直憨厚的人,他出身一般,才華也一般,以前就是國子監學子,好不容易通過了曆事考核後,年齡也大了,索性主動請求留在這國子監,一步步爬到了司業這個位置。
所以,對於國子監的興衰史,潘越彬最有發言權。
他一五一十地將這些原因道了出來,一旁饒溫書時不時地補充了幾句。
聽完之後,李弘壁這才恍然大悟。
難怪啊,原來還有這般隱情。
究其原因,還是國子監對天下學子沒有吸引力了啊!
以前那些士子書生爭著搶著想來國子監,主要還是因為這是一條入仕坦途!
隻要完成了課業,表現不那麼拉胯,就可以獲得做官資格,遇到朝廷補缺或特派什麼的,就可以直接入仕為官啦!
但是後麵隨著大明王朝科舉製度的不斷完善,朝廷篩選人才官員的主要途徑,自然就變成了科舉大考,相應國子監生入仕的比例自然就會隨之暴跌!
如果隻是這樣那也就罷了,反正總歸還是有機會做官的嘛!
可是太祖高皇帝在洪武二十九年,推行曆事監生製度,直接一拳給這些國子監學子打蒙了。
重八同誌這麼一改,那國子監學子的日子可就難過嘍。
所謂“曆事”,就是所有監生出仕之前必修並必須合格通過的課程,包括文化課程和實踐環節。
按照朱重八同誌的設想,他給了國子監學子四年進學修德的時間。
一個監生進入國子監後,需要花一年半的時間在正義、崇誌、廣業三堂熟習儒經;文理順暢者,升入修道、誠心二堂學習曆史,時間也是一年半。
經史兼通,文理俱優者才升入率性堂,在率性堂內每月考試一次,成績優秀者給一分,良好者給半分,差劣者不給分,最優秀者一年內能取得八分,就算是及格,文化課程的學習便告完成,就可以參加到曆事監生的行列。
然而據潘越彬所說,四年內能修完所有文化課程者是極少的,大多數學子都需要耗費七、八年,乃至十年以上才完成以上這些學業!
然後曆事監生就會前往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六科、通政司、光祿寺、行人司、錦衣衛、五軍都督府、禦馬監、尚書司等幾乎中央各主要軍政實務的衙門裡做事,成為一個刀筆小吏,做文書工作。
這一步,重八同誌定的時間是三個月到一年之間,目的是讓學子們注重實踐,在實踐中積累行政經驗。
但實際上,這一步少說也要兩三年,而且重八同誌還安排了具體人員對這些曆事監生進行考察,曆事成績優異者,曆滿可提前授官,其餘及格者回監讀書,聽候選取。
也就是說,英明神武的太祖高皇帝,想要通過曆事監生製度,培養出一批精明能乾的賢才乾吏,為他們做好了所有構想與安排,隻需要五年就可以入仕為官了。
然而真相卻是,光是第一步,國子監學子就要走七八年,第二步又得要兩三年,這特麼地等兩步走戰略走完,那就是整整十年時間啊!
十年光陰,獲取一個做官資格?
而且這還得是一切順利的情況之下,否則時間會更長!
大兄弟,多少沾點離譜了嗷!
特麼老子直接去考科舉這不香嗎?
大明國子監,狗都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