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他這張嘴好厲害,讓我高潮迭起(1 / 2)

“我這一生如履薄冰……”

聽到楊士奇這話,李弘壁也是忍不住感慨萬千。

楊士奇這一生,確實不容易啊!

他一歲時喪父,母親不得不改嫁,所以他改姓羅,繼父對他還算不錯視如己出,可隨後不久他繼父就因得罪權貴被惡意貶去戍邊於陝西去世。

這樣一來,就又剩下了他們孤兒寡母。

楊士奇沒有辦法,隻能憑借自身才學做個私塾先生,他一邊教學自給,一邊奉養母親,遊走於湖北、湖南授徒教學,期間還曾滿懷希望地參加吉安府鄉試,結果可想而知。

科考本就是江西學子的主場,那些家夥更是卷得飛起,根本不給旁人活路,楊士奇沒有意外地落榜了,此後他也絕了科考入仕的心思,老老實實地做個私塾先生供養老母。

直到建文元年,朱允炆即位稱帝之後,召集文臣,準備修撰《明太祖實錄》,翰林修撰王叔英知楊士奇之才,向皇帝舉薦楊士奇有修史的才能,由此契機楊士奇才終於以布衣之身進入翰林院,充當編纂官。

編纂官這種小官,其實就是個名頭,本來也是乾的修史這類工作,就是皇帝養的一批禦用文人,基本上沒什麼權勢可言。

好在楊士奇才華不凡,於史館文臣考試中一鳴驚人,得到了吏部尚書張紞的舉薦,又加上歸順了改立新朝的狗皇帝,因此被改授為翰林院編修,還順勢進入了內閣參預機務。

但是,因為出身貧寒,加上並非科班出身,這就導致楊士奇在內閣和翰林院中處境尷尬,幾乎等同於是一個透明人。

哪怕他是江西籍貫的官員,解文狗也看不起他,今日這宴會位置的安排,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楊士奇啊,這一生確實如履薄冰,命途多舛。

不過,李弘壁可是清楚,這位可是日後的大牛!

“士奇兄不可妄自菲薄,更不可失去進取之心!”

“出身不好又怎麼了?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

“弘壁觀士奇兄氣度不凡,絕非池中之物,定是那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裡奚一樣的人物!”

楊士奇聽到這話,頓時如遭雷擊!

這還是他自入朝為官這麼多年以來,第一次有人對他另眼相看,對他楊士奇抱有希望!

自己的出身,自己知道,楊士奇很難不心灰意冷。

他不過是個私塾先生,正值建文初年朝廷需要大量的人才,於是在貴人的舉薦之下,他楊士奇才得以入朝為官,可他並不是經科舉入仕的官員。

這一點在太祖高皇帝的洪武年間,其實倒還不算什麼,畢竟洪武朝官員多的是經征辟入朝的官員,多的是直接從國子監太學直接入仕的官員。

但問題在於,可大明立國已經數十年之後,科舉大考也舉行了幾十次後,這出身就成了楊士奇履曆上的一個巨大軟肋了。

正因為他不是科舉進士出身,所以那些正途出身的翰林院進士們瞧不起他,而翰林院中不是科舉出身之人,又全都是大儒名士,楊士奇又更不可能跟他們相提並論,於是乎他就被排擠孤立了。

而且他又出身貧寒,沒有什麼臂膀助力,連維持日常用度都很是艱難,更沒餘財去結交朋友拉攏關係,更沒有資本會交好上官。

雖然偶有人看重他,可畢竟沒有真正的朝廷重臣青睞,更無所謂同鄉、同年之類的關係助力,所以楊士奇很清楚他的仕途之路隻怕就要到此為止了。

尤其是那內閣大學士解縉還對他頗有意見,明裡暗裡地刻意打壓,指不定哪天就會被逐出內閣。

這樣的處境,哪怕是楊士奇,都有些心灰意冷,甚至是厭倦懈怠。

還不如繼續去遊學授課,那樣還逍遙自在一些。

但,李弘壁方才這番話,卻無異於是當頭棒喝,讓楊士奇心神顫動!

舜發於畎畝之中!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膠鬲舉於魚鹽之中!

管夷吾舉於士!

孫叔敖舉於海!

百裡奚舉於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