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製度伴隨著整個大明的統治時期,直到大明轟然崩塌滅亡,真真是可笑到了極點。
對於這些韃官,李弘壁是沒有任何好感的,他始終秉持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基本原則,尤其是對於蒙古、女真和倭人這三大蠻夷。
特麼地,要不是他李弘壁穿越來了大明,及時出手指導了狗皇帝,讓他更改了大明供養宗室成員的政策,大明王朝連這些老朱家的子孫後人養不起,現在你還要去多養一群爹,而且還是蠻爹,惡心不惡心啊?
誰去養?
當然是老百姓養啊!
皇帝要的是文治武功,韃官越多越好,投降的蒙古韃靼人越多,更能證明他的豐功偉績!
勳貴武臣也不在意,敵人投降的越多,更能證明他們的驍勇。
而那些文臣縉紳會在乎嗎?
他們在乎個屁,蒙古韃靼投降不投降他們混不在意,隻要彆打仗就行了。
至於誰去養著這些韃官,這關他們這些讀書老爺什麼事情啊?
反正又不用他們自個兒掏錢去養!
算計來算計去,韃官是越來越多,皇帝和朝臣是越來越高興,但百姓子民卻是越來越窮困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