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乾清宮暖閣。
永樂帝召集了永樂朝堂所有文武重臣前來議事。
勳貴武臣一方,魏國公徐輝祖,淇國公丘福,成國公朱能。
文臣縉紳一方,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禮部尚書李至剛,兵部尚書金忠,工部尚書黃福,都察院都禦史周新,內閣學士解縉、黃淮、楊榮、金幼孜等人,甚至還包括了大皇子朱高熾和三皇子朱高燧,以及太子少師姚廣孝!
至此,整個永樂朝堂初年的核心陣容儘數在此。
朱高熾和朱高燧為什麼會來,這就是永樂皇帝的手筆了。
基於上一次的權利交換,朱高煦在京武勳勢力被連根拔起,奪嫡形勢徹底崩盤。
緊接著李弘壁去甘肅這段時間內,解縉、黃淮和楊榮等人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做,而是抓緊時間援引各種先例,明裡暗裡地示意皇帝陛下該遵循宗法禮製,冊立大皇子朱高熾為太子,給人家辦正位大典了。
朱棣被這些人惹得煩不勝煩,加上他也知道這個大兒子擅長文治,索性命朱高熾前往文淵閣聽政,算是給了朱高熾接觸朝政的機會,解縉、楊榮等人這才安分了下去。
畢竟大皇子都已經開始聽政了,那就和太子沒什麼區彆了,差的就是一個名分罷了。
他們也都是人精老狐狸,明白不能把皇帝逼得太緊了,否則隻會適得其反。
但是,他們終究還是小覷了朱棣的手段。
是,老二現在被圈禁著,朱棣不能言而無信,自己打自己的臉,但是老三這不是好好的沒事乾嘛!
所以朱棣又讓老三朱高燧也聽政,反正都是皇子,以後也是要就藩一地做藩王的,多積攢一些治政經驗,不至於去了封地後做個暴虐無道的昏主,殘害地方百姓。
皇帝的這個理由,堪稱無懈可擊。
解縉、黃淮等人能怎麼辦?
還不是隻有眼睜睜地乾看著!
隻要聽政的不是那二皇子朱高煦,他們都可以接受!
朱高燧嘛,畢竟是三皇子,皇位怎麼輪都輪不到他頭上去。
是以這場重大議事,就在這般詭異的氣氛之中,進行了。
朱棣也不廢話,直接命人將李弘壁親手繪製的那副《亞洲堪輿圖》給抬了上來。
當這些永樂朝堂的實權大佬巨頭看後,一個個都被震撼得無以複加,不少人更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三大國公爺還好,他們多少聽過李弘壁那小子的提前鋪墊,心裡麵有了準備。
可是一眾文臣縉紳壓根就不知道啊,而且他們可是正經的名教子弟,正經的儒家讀書人!
這“名教”,可不是元末亂世那造反的“明教”,而是指的儒教或者說大明現在的儒教。
自西漢大儒董仲舒倡導“審察名號,教化萬民”後,漢武大帝順水推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為名分,定為名目,號為名節,製為功名”,用這名教思想對百姓進行教化,稱“以名為教”。
至於名教內容,發展到了現在,主要就是程朱理學那一套。
宋元以後,經過朱文公的努力,名教被稱作“天理”,成為禁錮人們言行的桎梏,如違犯名教的倫理綱常,即被視為“名教罪人”,將會被天下文人群起而攻之!彡彡訁凊
說白了,現在這些名教子弟,就是堅定的程朱文人,程朱思想的堅定擁護者。
可是說一千道一萬,俺們名教也是正統儒家分支,俺們儒家思想裡麵可是一直高喊著“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和“中土居中”那一套嗷!
皇帝陛下您這副堪輿圖是什麼意思?
您這是大逆不道嗷!
解縉當場就坐不住了,幾乎是聲音顫抖著開了口。
“陛下,這副堪輿圖……不對吧?”
這……這不對吧?
朱棣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隨後笑道:“解學士覺得哪裡不對?”
“啟稟陛下,中土居大地之中,瀛海四環,其緣邊濱海而居者,是謂之裔,海外諸國亦謂之裔,裔之為言邊……這是一直以來的共同認識,為何這堪輿圖上我大明隻是偏安一隅,甚至疆土還沒有那帖木兒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