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定江南英雄露崢嶸 第一百九十九章 義勸欲叛軍(1 / 2)

嶽飛率軍來到茅山,擇山中空地立起大寨,又於各險要處派兵相守。

茅山乃是西漢景帝時期三茅真君上清派發源之地,史稱“上清宗壇”。此山山勢險峻,地處要衝,實是屯軍極佳之地。後世白樸有詩雲:

“三峰足雲氣,萬壑散秋聲。茅君曾此成道,山興地俱靈。遙望蒼鬆紫檜,疑是煙幢霧蓋,冉冉下青冥。鸞鶴故山夢,香火幾時情。洞天開,丹灶冷,有遺經。華陽自古招隱,飛煉得長生。慚愧山中宰相,便許綸巾鶴氅,相對聽吹笙。何處滄浪水,吾亦濯塵纓。”

而嶽飛選茅山作為根據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便是抗日戰爭時期,粟裕、陳毅等將帥曾率新四軍先後進入茅山地區,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創建了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這個根據地是華中敵後最早創建的抗日根據地之一,它長期屹立於敵人心臟地區,充分發揮了尖刀作用、基地作用和樞紐作用,為奪取全國抗戰最後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此時嶽飛麵對的情形,與當年新四軍麵對的情況相差無幾,金軍已儘占江北,而江南之地也是危如累卵,若是不能借助茅山易守難攻的地形,隻怕自己麾下萬餘人馬,很快便會被金軍趕得四分五裂。

來到山上,將眾將士安頓妥當後,嶽飛便開始苦思軍規,畢竟沒有規矩,難成方圓。而且此時正是山河崩壞,盜匪橫行之時,無數官軍四處劫掠,若是不加約束,隻怕麾下將士也難免劫掠。按照史書上記載,接下來自己所率軍隊便要陷入一個極為艱難的處境之中。因糧草不濟,便有軍士私自下山劫掠百姓,雖然嶽飛發現之後立即製止,並嚴加管束,但依然不免留下汙點。如今既然自己知道事情即將發生,便要杜絕此類事情發生。

想到此處,嶽飛更加冥思苦想,但想來想去,都不外乎兵書、律令中所記載之法,數量繁多卻難以實行,且將士中大多未曾讀書識字,晦澀之法令更是難懂。左思右想,卻是難以總結一套淺顯易懂且緊貼將士的軍規來。

正當嶽飛一籌莫展之時,腦中突然閃過一道靈光,什麼軍規律法,當年主席他老人家總結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正適用此時麼?何須絞儘腦汁自己總結。想到此處,嶽飛提筆一揮而就,定下此時軍規。

三律:一曰令行禁止。軍令一下,無論疑惑,隻管執行,若違軍令,輕處軍棍,重則斬首;

二曰秋毫無犯。所過郡縣,不得劫掠,一針一線,以物相易,若有違反,輕處軍棍,重則斬首;

三曰充軍歸公。所獲敵資,無論多少,皆要上交,統一分配,若是私藏,處以軍棍,驅逐出營。

八戒:

一戒蠻橫,無論軍中鄉間,戒蠻橫無禮,違者輕責;

二戒不公,無論大小買賣,戒強買強賣,違者重責;

三戒強取,無論財物多少,戒有借無還,違者輕責;

四戒無賴,無論大小事物,戒損毀不賠,違者罰賠;

五戒武鬥,無論營中鄉裡,戒以武相鬥,違者重責;

六戒毀田,無論莊稼多寡,戒踐踏損毀,違者罰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