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術見韓常敗退,即起大軍來救,而楚州軍中諸將恐趙立有失,也令大軍掩殺而上,頓時兩軍陷入一片混戰之中。
趙立看準兀術所在,單槍匹馬,殺透重圍,一槍便往兀術麵門刺去。
兀術大怒道:“賊子怎敢如此欺我?”於是舉金刀迎住趙立,就在亂軍之中大戰起來。隻見二人槍來刀往,戰有三十餘合,不及趙立力大,雙臂有些酸軟。心中鬱悶道:“這南朝何時突然多了這許多勇將,先是牛頭山上有個能力挑鐵華車的勇夫,來到這裡又有個如此神勇的趙立。”
兀術眼看不敵,急往後隊人馬中逃去,一眾親衛拚死來援,將趙立擋住。趙立左右衝突,如入無人之境,所過之處,金兵無不抱頭鼠竄,一番掩殺後金軍大潰,一路逃回六合而去。
眼見兀術大軍潰逃,趙立哈哈大笑道:“多聽人說兀術如何了得,今日一見,不過爾爾。”因慮完顏撻懶趁機攻城,使城中有失,於是趙立也不敢追擊過深,隻得望著兀術率殘兵遠去後便引兵回了楚州。
趙立回到楚州,忽報有詔諭來到,連忙率眾迎接,天使宣讀詔諭,以管內安撫使趙立為協忠大夫、徐州觀察使、泗州漣水軍鎮撫使,兼知楚州。
趙立謝恩過後,卻不知這鎮撫使是何職位,經宣旨的內侍解釋一番,才明白過來。
原來自呂頤浩罷相後,範宗尹攝其位。其時諸盜據有州縣,朝廷力不能製。於是範宗尹便進言道:“太祖收藩鎮之權,天下無事百五十年,可謂良法。然國家多難,四方帥守單寡,束手環視,此法之弊。今當稍複藩鎮之法,裂河南、江北數十州之地,付以兵權,俾蕃王室。較之棄地夷狄,豈不相遠?”高宗皇帝許之。
範宗尹又諫言道:“從官集議分鎮事宜,請以京畿、淮南、湖北、京東、京西地方,並分為鎮,授諸將,以鎮撫使為名,軍興,聽便宜從事。除茶鹽之利,國計所係,合歸朝廷置官提舉外,它監司並罷;上供財賦,權免三年,餘令帥臣移用。管內州縣官許辟置,知、通令帥臣具名奏差,朝廷審量除授,遇軍興,聽從便宜。其帥臣不因朝廷召擢,更不除代。如能捍禦外寇,顯立大功,當議特許世襲。”
又有朝臣以唐設藩鎮以保北境太平為由附議範宗尹,於是高宗皇帝便聽諸臣之意,擬旨下詔詞道:“周建侯邦,四國有藩垣之助;唐分藩鎮,北邊無強敵之虞。永惟涼渺之資,履此艱難之運,遠巡南國,久隔中原,蓋因豪傑之徒,各奠方隅之守。是用考古之製,權時之宜,斷自荊、淮,接於畿甸,豈獨植藩籬於江表,蓋將崇屏翰於京都。欲隆鎮撫之名,為輟按廉之使。有民有社,得專製於境中;足食足兵,聽專征於閫外。若轉移其財用,與廢置夫官僚,理或應聞,事無待報。惟龍光之所被,既並享於終身;苟功烈之克彰,當永傳於後裔。尚賴連衡之力,共輸夾輔之忠。”
下詔之後,高宗皇帝又傳遞消息給各處,命翟興為河南府、孟、汝、唐州鎮撫使。劉位為滁、濠二州鎮撫使。趙霖為和州、無為軍鎮撫使。李成為舒、蘄二州鎮撫使。吳翊為光、黃二州鎮撫使。李彥先為海州、淮陽軍鎮撫使。薛慶為承州、天長軍鎮撫使。而趙立則為泗州、漣水軍鎮撫使。
經過內侍一番解釋,趙立這才明白這鎮撫使是何用意,但他本是武夫,也不曾考慮朝廷此番舉措對之後有何影響,隻是接受冊封,繼續率兵鎮守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