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驅伊洛英雄顯身手 第三百六十八章 嶽家軍擴軍(2 / 2)

十一是破敵軍,設四千步兵,以李山為統領。而選鋒、勝捷、破敵三軍,皆為各軍協防隊伍,司職大軍之補充作戰所用。

十二是水軍,自平定楊幺之後,嶽飛深感長江之上,水師的重要性,又兼收獲了楊幺大小戰船無數,於是在舊有水軍基礎上再加擴充,最終選擇水性精熟者萬人成軍。以楊虎為統領,阮良、耿家兄弟為副統領,專司長江之上各處巡防之職。

而後又有後備軍三萬餘人,後勤軍兩萬餘人,皆由陳淬統領。各軍之中營連所設,皆依前例,自此,嶽家軍大軍徹底穩定下來,嶽飛也深知兵貴精而不貴多,對各軍的審核標準極為嚴格,並且實行末尾淘汰製。非戰之時,三月一次大比拚,將各軍排名靠後者,淘汰入後備軍中,再將後備軍中優勝者吸納入各軍。這種機製使得這十萬人馬人人爭先,士氣進一步提升。

隨著人馬的增多,軍械之物所需便有增加,於是嶽飛將自己轄區內的能工巧匠集中於鄂州,對刀槍甲盾等軍需進行著力打造,而這其中,有一人不得不提,那便是嶽飛在平定吉州偶爾所得的名匠,梁山好漢金錢豹子湯隆。

原來湯隆這些年流落各地,生活頗為艱辛,一日張憲巡城之時,偶爾在城中的鐵匠鋪外見到他的身影,識得是當年贈給自己虎頭鏨金槍之人,大喜過望,於是邀其一道去見嶽飛。

湯隆與嶽飛一番細談後,對其為人甚是敬佩,於是便留在嶽飛麾下,而嶽飛將其任為後勤軍中專管匠造的統領,使其一身本事能夠儘數發揮。這也才有了攻克荊襄之地時的巨盾,重甲等物,這些皆是由湯隆指揮手下匠人著力打造。

而此次平定了楊幺,將湖南與江西一帶也歸到嶽飛轄區之中,這讓嶽飛十分欣喜,因為他很清楚,這兩處有大量的煤炭存於地下,而荊襄之地則盛產各類金屬。這二者齊備,則可使全軍上下軍械再上一個台階。

於是嶽飛一麵於鄂州治軍,一麵將後勤軍分派各處,在湖南江西一帶產煤處大量采煤,在荊襄所在尋找各類金屬礦藏。而自己則與湯隆等工匠一同研究煉鋼之事,

宋代煉鋼之法在神宗時期得到了極為長足的進步,高爐冶煉法在這個時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而嶽飛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在嶽家軍初成的時候便開始大量地召集各類工匠以為己用。屯駐鄂州後嶽飛利用長江水係的巨大優勢,利用水力驅動風箱,再加之煤炭的使用,使爐溫升至一千五百度,大量生產出了許多高碳生鐵。而這些生鐵再經過無數工匠的精煉、鍛打、淬火等工序,製成大量的優質鋼鐵。而湯隆等能工巧匠的加入,更是令這些優質鋼鐵成為了武裝嶽家軍的一件件利器,這也成了嶽飛以這十萬人的隊伍驅逐金人的底氣。

而除了整治軍備之外,嶽飛在鄂州另一件事情便是廣邀各處有謀之士充作自己幕僚。觀宋一代,崇文輕武,在文人眼中,武將皆被視為粗人,少有能深識義理者。而嶽飛的出現,卻是極大地顛覆了文人的這種觀念,他在軍務之暇,峨冠褒衣,扮作儒生於各處行走,常出入於各處酒樓書館,聽文人針砭時政,並且常常與之辯論,一旦發現看重的人才,便招攬入府,一時間使得其府上“食客所至常滿,商論古今”。

宋時入各軍任幕僚者常被人嗤之以鼻,號稱“從軍”,於是有“士大夫多恥從軍”,“好士人豈肯從軍”之說。但在嶽飛麾下,因受其感召,卻有不少愛國士人,以中興大業為重,毅然帶筆從於嶽飛麾下。這其中大多是因嶽飛對待文人的謙恭禮遇,使得這群文人大為感動,於是一時名人皆萃於幕府。而且嶽飛看人極準,那些圓滑而看風使舵的角色皆被逐之不用,留於其帳下的皆有骨氣,有棱角,堅持抗金的誌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