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驅伊洛英雄顯身手 第三百九十九章 二相起爭端(2 / 2)

但飯總還是要一口口吃,仗也要一場場打,當今之計無疑還是要鞏固後方,確保大軍所需。於是嶽飛在襄漢之間的荒廢地界上設法召募百姓,借貸耕牛、種子、農具之類,耕種營田。這也使得嶽家軍治下“為屯田之法,使戎伍攻戰之暇,俱儘力南畝,無一人遊間者。其疆理溝洫之製,皆有條緒。”

而在建設營田的同時,嶽飛深知自己大軍開支巨大,若是一味依賴朝廷供給或者就糧於百姓,絕非長久之計,所以他一方麵私下售賣軍械,增加一些灰色收入,另一方麵按照朝廷允許的內容進行回易。

但他思來想去,自己確實也不是一個經商的料,於是便按照史書記載,在軍中找到一個名叫李啟的軍士,將其任為回易官。據史書記載,這李啟精明強乾,又極為節儉,平日隻穿麻衣草鞋,雨天也躬親操勞,對嶽飛的軍用佐助甚多。而李啟突然受命做此大事,自然感激不儘,立誌要為嶽家軍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就在嶽飛於鄂州整治大軍,恢複荊襄之地生機之時,於紹興七年二月,嶽飛受詔往行在平江府麵聖。

來到平江府,朝中一件大事立即將嶽飛震驚當場,原來就在去年年前,趙鼎與張浚之間的矛盾終於爆發了,趙鼎最終還是未能聽從嶽飛當初的建議,在戰與和間搖擺不定,尤其是在將行在定在何處上與張浚發生了激烈爭執。

趙鼎始終覺得金齊聯軍屢犯淮西,行在應該複還臨安府。而張浚則認為淮西之戰,諸軍大勝,正是向北用兵之時,應該將行在定於建康府。他對高宗上奏時說道:“獲聞聖訓,惟是車駕進止一事,利害至大,天下之事不倡則不起,不為則不成,今四海之心,孰不想戀王室,金豫相結脅之以威,雖有智勇,無由展竭,三歲之間,賴陛下一再進撫,士氣從之而稍振,民心因之而稍回,正當示之以形勢。庶幾乎激忠起懦,而三四大帥者,亦不敢懷偷安苟且之心。夫天下者,陛下之天下也,陛下不自致力以為之先,則被堅執銳,履危犯險者,皆有解體之意。今日之事,存亡安危所自以分,六飛儻還則有識,解體內外,離心日複一日,終以削弱,異日複欲下巡幸詔書,誰為深信而不疑者?何則彼知朝廷姑以此為避地之計,定無意於圖回天下故也。論者不過曰,萬一有警,難於遠避,夫將士用命扼淮而戰,破敵有餘苟,人有離心,則何地容足。又不過曰,當秋而戰,及春而還,此但可以紓一時之急,年年為之,人皆習熟,難立國矣。又不過曰,敵占上流,順舟可下,今襄漢我有舟,何自來使敵有餘力,水陸偕進,陛下深處臨安,亦能安乎?”並且對劉光世作戰不力之事向上稟報道:“劉光世驕惰不戰,不可為大將,請罷之!”

高宗皇帝被張浚的一番激昂演說帶起些情緒來,便對張浚所言大為讚賞,命他依計而行。

次日高宗皇帝召來張浚與趙鼎二人,並問張浚道:“昨日之事,可曾與左相議否?”

張浚搖頭道:“未曾相議。”隨後將昨日之言重新說了一遍給趙鼎聽,並詢問他的意見。

趙鼎聽後沉默許久才回道:“不可,豫機上肉耳,然豫倚金人為重,不知擒滅劉豫、得河南地可遂使金不內侵乎,光世將家子,將率士卒多出其門下,若無故罷之,恐人心不可。”隨後又說道:“強弱不敵,宜且自守,未可以進。”誰料此言一出,竟引出一場禍事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