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驅伊洛英雄顯身手 第四百零三章 奸賊進讒言(1 / 2)

高宗皇帝讀罷嶽飛奏章,龍心大悅,禦筆親批道:“覽奏,事理明甚,有臣如此,顧複何憂,進止之機,朕不中製,惟敕諸將,廣布寬恩,無或輕殺,拂朕至意。”

這邊高宗皇帝屬意嶽飛掌管全國上下半數以上軍隊,而另一邊卻是急壞了一人。

卻說秦檜自當年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之策而受朝廷上下痛恨,最終高宗皇帝一反當日與其相談時的模樣,冷冷給出句:“檜言‘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的話後,便罷去其相位,任為觀文殿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同時張榜朝廷,以示不再複用。

但高宗皇帝一麵聽從張浚等人意見,進行北伐,但另一麵卻是始終未曾忘記自己以戰求和的大計,而紹興五年時,金太宗完顏吳乞買病故,完顏撻懶得到重用,於是秦檜再次起了心思,於是上書給高宗皇帝,中有數言道:“靖康以來,和戰之說紛然,言戰者專欲交兵,而彼己之勢未必便,言和者專事懇請,而軍旅之氣因以沮。皆非至當之畫,為國者自有正理,不必以虛張為強,亦不必以力弱為怯。”,“自古兩國相敵,力強者驕,不足深較,樊噲憤匈奴侮慢,欲以十萬橫行其國,季布折之,此其盛強之時。況今勢有未便,臣前奏乞安慰強敵,當用所獲金人,令諸將通其大,長書明言,止欲討叛,而不敢輕犯大國,蓋知虛張之無益也。”,“意保河朔,用豫以為捍蔽耳,河南之地,金人非必爭,得河南已複中原之大半,徐議河朔,猶當以二聖為請,臣前奏亦已略具,果蒙陛下采納,則逆順之勢一分,人百其勇,是為攻戰之利,界在夾河,諸軍分處南北,譬若藩籬,宏遠堂奧以安,是為守備之宜。因所獲金人,厚存拊之,彼各識所屬,大長之意,分遣書詞,不至差殊,則是為措置之方,使敵知朝廷誌在討叛,而義不得已,使豫眾知朝廷但誅首惡,而脅從罔治,則是為綏懷之略。”這封赤裸裸的奏章中無一不體現了秦檜恬不知恥,一味討好金人的想法。但也就是這樣一封奏章卻是深深地打動了高宗皇帝那根脆弱的神經。

於是很快地,秦檜便被複官為資政殿學士。隨後又被拜為觀文殿學士、溫州知州。接著又在次年一路升遷,先改知紹興府。又被任命為醴泉觀使兼侍讀、行宮留守,並暫去尚書省、樞密院參議政事。而也就是在此時他在朝中搭上了張浚這條線,對張浚所言無一不從,表現出一副忠誠的模樣。

而張浚亦受靖康年間影響而對秦檜高看一眼,以其為備員,共謀對付趙鼎之計。

當趙鼎罷相之後,嶽飛來到平江,秦檜終於在朝堂之上見到了這位如今聲名鵲起的名人。看著嶽飛平淡之中透露出的威嚴,秦檜在心中暗暗想著,待有一日,將這般英雄踩到腳下,該是何等舒暢。

而隨著高宗皇帝與嶽飛越發親近,秦檜隱隱感覺到了一絲不妙的氣息。於是在其一番打聽之下,終於自宮中內侍口中得知了高宗皇帝屬意將劉光世麾下行營左護軍一並歸於嶽飛之事。聽到這個消息,他大驚失色,如今嶽飛已然勢大,若是果真被其掌控了全國大半兵力,則偽齊哪裡還有活路,一旦渡河北上,必將影響金國大計,到時自己又如何向完顏撻懶交待?

想到這裡,秦檜立即起身前往張浚府上。一見張浚,秦檜便說道:“相爺,大事不好!”

張浚聞言奇道:“卻有何事?”

秦檜連忙說道:“相爺可曾知道陛下屬意嶽飛,要將行營左護軍拔到其麾下之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