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讓戰士們發揮出自行高炮、坦克的真正威力,就必須對自行高炮、坦克非常熟悉,可以及時地做出應對。
平常的時候,也需要讓戰士們多開,多用,戰士們才能知道。
當然了,在這裡因為場地有限,不適合用實彈打擊,大家隻能用訓練彈。
不知不覺中,天已經黑了下來。
劉韜便留在軍營這邊和大家一起吃飯。
“廠長,合成營真的會是為了部隊的發展方向麼?”趙國平和劉韜坐到一塊一起吃飯,問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是不是一定是這個方向,我也不知道,隻能說是可能。”劉韜說道,“部隊精簡方案你知道吧。”
趙國平點點頭。
“這次部隊精簡方案,裁掉百萬大軍,完成裁軍後全國依舊還有530萬部隊。”劉韜說道:“其實這次部隊精簡,不過是完成幾年前沒有完成的目標而已。”
“後麵還會繼續精簡,通過精簡部隊,節省軍費開支,用於部隊更換裝備,提高技術兵種的比例,從而提升部隊的戰鬥力。”劉韜說道:“現在我軍隻能說是完成騾馬化,可是要知道從60年代便實現騾馬化了,也就是說我們部隊十幾年來其實是在原地踏步,甚至於隨著那一批百戰老兵老了,退役了,部隊多的是沒有經曆戰火洗禮的,戰鬥力甚至比不上50年代、60年代。”
趙國平有些驚訝,他沒有想到劉韜竟然會判斷,部隊不會僅僅停留在這次精簡,而是會再次精簡!
不過對於劉韜所說的,部隊戰鬥力比不上50年代、60年代,他是認可的,因為在京城的時候,就有領導大罵出口,對於部隊戰鬥力批評不已。
去年‘赤龍之吼’行動,不僅僅是震驚了軍工係統,暴露出軍工係統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是震驚了部隊高層和上麵領導,這些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領導,第一次發現部隊戰鬥力竟然出現嚴重下滑。
當年那一批百戰老兵,雖然武器差一些,但是卻是輕步兵之王,士兵的戰鬥力、對戰術的執行都很強。
而後麵這些士兵,多是沒有見過血的,甚至是疏於訓練,很多戰士根本就沒有打過幾顆子彈。
這也是為何,‘赤龍之吼’自身的損失也不小。
所謂的軍隊實現騾馬化,便是指士兵騎乘騾馬行軍,武器裝備也依靠騾馬馱運,例如馬拉火炮,物資彈藥運輸也依靠騾馬來完成。
華夏軍隊到了60年代才實現騾馬化,而二戰時期的日軍,便是騾馬化部隊。
“而二戰時期德軍便已經實現半機械化,開創了現代機械化步兵作戰的先河,普通步兵師都裝備了坦克、裝甲車和汽車,頂不濟還裝備了摩托化和自行車。”劉韜說道:“經曆過二戰後,美軍在裁軍過程中完成了全麵摩托化,而之後一直進行機械化改裝,現在已經算是實現了全麵機械化。”
“蘇軍在二戰結束後也開始慢慢實現摩托化,到1964年又實現了機械化。”劉韜說道,“我們部隊的發展,也會經曆相同的發展階段,從騾馬化向機械化轉變,將部隊建成一支機械化部隊。”
軍隊裝備發展的一個階梯式的分代概念,便是按照軍隊武器裝備的發展,通常劃分為步兵化、騾馬化、摩托化、機械化!
步兵化是熱武器後軍隊最基礎的構成模式,主要是以步兵為主,不論是開進還是作戰,都依靠士兵徒步進行,步兵化也就是依靠兩條腿走路作戰的步兵。
這一方麵最典型的,莫過於遼東半島的戰爭,通過強悍的戰鬥力、驕人的戰績,使得那一支部隊被譽為步兵的巔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