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思想鴻溝(2 / 2)

這兩年多時間,武器出口幫助國家賺到的外彙,可是遠超石油出口。

甚至從利潤而言,賺到的外彙比過去三四年出口所賺的都要多得多。

按照國家最新公布的,在扣除武器裝備貿易,以及出口到兩伊的貨物、金龍電腦和格力電器出口,去年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460.3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220.1億美元,進口總額240.2億美元。

也就是說,去年一整年貨物逆差達到了驚人的-20.1億美元!

而這僅僅隻是貨物進出口的貿易逆差,再考慮到外事部門在國外、派遣學者和大學生出國留學、出國考察等,這方麵的逆差恐怕是達到了22億美元甚至是23億美元也說不定。

但是中國的外彙儲備不減反增,而這些都是武器出口貿易以及貨物出口到兩伊的。

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貿易逆差,恰恰相反,從1978年到現在,正常的貨物進出口,華夏都是逆差的。

祝愉生等人想的是魔改59式坦克,不能浪費人民的財富。但是劉韜想的是生產更多的新型坦克,讓部隊用上更先進的坦克,然後多出口坦克裝甲車,賺取更多的外彙反哺國內。

這就是他們之間,因為時代的不同,造成的巨大的思想鴻溝。

這種思想鴻溝不僅僅體現在這方麵,就是在生活方麵,也都是存在著。

比如明明在食堂,隻要食堂有的飯菜,便可以按需取,但是祝愉生他們卻覺得吃得太好了,這是很大的浪費。

甚至有一次,祝愉生還在黨組會議提出。

而在劉韜看來,大家辛辛苦苦的生產,以前沒有錢的時候,自然是得節約,吃的差一點,住得差一點。但是現在大家又不缺錢,甚至於公司有著大量的錢,那自然要吃的好一點,住得好一點。

不過劉韜也理解祝愉生他們那一代人,那一代人都是經曆過殘酷的戰爭年代,那時候的華夏,處於救亡圖存的邊緣,一個不慎華夏就徹底滅亡了。

而劉韜生活的是和平年代,是一個相比現在這個年代可以說是繁榮富強的年代。

“廠長,你能不能指點指點?”祝愉生問道。

他知道,在火控係統方麵,劉韜也是世界頂尖的,遙遙領先於國內這方麵的專家。

國內在火控係統方麵的專家,在劉韜麵前就像是小學生一般。

劉韜無奈地說道:“這涉及到芯片,或者說半導體技術,你以前在這方麵沒有很多了解,我說了伱也不懂!”

“慢慢了解,總有一天就會了解透了。”劉韜說道。

他搞出來的這些新型坦克,那火控係統都是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每輛坦克裝甲車都相當於有計算機在幫助著。

而祝愉生,對於計算機也隻是停留在知道,而沒有了解。

祝愉生摸了摸腦袋,自從五機部調任他到這裡擔任總工程師,祝愉生欣然接受這個任命,因為之前到盤山機械廠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劉韜為何懂得那麼多坦克裝甲車的專業知識?是怎麼製造出如此先進的坦克?

這些都仿佛籠罩著一層謎團,讓人滿是疑問。

這種是很不可思議的事,但是偏偏就是發生了。

要知道,在之前便已經開始研製第二代主戰坦克了,1974年便開始部件研製,1980年就要開始整車研製。

可是遭遇到很大困難,整個研製團隊再樂觀都覺得,最起碼得花十年甚至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第二代主戰坦克的設計定型。

可是誰能想到,劉韜突然研製成功第三代主戰坦克,‘80式’主戰坦克隻是一測試,各方麵的性能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而第二代主戰坦克,自然也告吹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