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方麵,我們盤山集團可以協助。錢的話,我們盤山集團出資70%。”劉韜說道。
技術方麵,最是不用擔心,他可以解決。
至於投資方麵,他也可以解決。
現在‘京九鐵路’一公裡造價是600萬人民幣,這還是包括沿線鐵路站點的改造,以及大量的橋梁、隧道。
要是等到以後再修建,一公裡造價起碼得上千萬。要是等到新世紀以後,鐵路造價更是會飆升到一個億。
可以說,他提出這個建議,在二三十年時間起碼可以為國家節省超過4000億人民幣,而且還能提前促進經濟發展。
這種屬於基礎民生的大工程,對於社會經濟的巨大拉動能力,是巨大的。
至於他提出電氣化,是因為這方麵可以使得整體運能提升至少30%。
所有人都震驚地看向劉韜。
負責解決技術難題,還解決70%的資金,70%的資金可就是差不多500億資金。
老人緩緩地說道:“既然劉韜同誌都有這麼大的決心和魄力,難道我們連拿200億資金進行建設的魄力都沒有?”
“沈海高速項目,在劉韜同誌的力推下,目前都進展很順利,我看啊,這個項目可以做。如果可以的話,1987年我們坐著新式火車從京城出發,前往香江!”老人說話帶著濃濃的川蜀腔調,聲音不大,但是堅定有力:“我還記得幾年前去日本,他們新乾線火車時速210公裡,讓我很震撼,要是我們這京九鐵路可以達到250公裡時速,那將超越他們,對於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將有著無比重要意義。”
幾年前的那種巨大震撼,至今依舊深深地影響著。
要知道,那時候日本新乾線時速210公裡,而我們的鐵路還處於低水平的發展階段,鐵路平均運行時速僅有55公裡。
客車裝備整體水平以及製造工藝,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
劉韜心中暗自震動,沒想到老人會做出這個決定。
1987年,距離現在已經不足4年時間了!
不過既然如此,那麼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
既然一錘定音要建設‘京九鐵路’,那麼接下來就不是討論建不建的問題,而是討論如何組織建設的問題,需要沿線各省各市進行協調,配合著項目建設的問題。
可以說,這是一個世紀工程!
鋼鐵、機電等等,都需要相配套,不然的話哪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項目的時間節點都會出現問題,開工建設不下去。
而這裡麵,就會體現華夏體製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整個社會就如同一台精密儀器,會有效的運轉起來。
各個省、各個市隻不過是這台儀器的某個零件,都得服從整個大局。
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