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高鐵技術?(2 / 2)

“技術方麵,我也會在這半年時間內解決。”劉韜點點頭,“資金方麵,我們弄個項目專項賬戶,我們盤山集團會先轉入10億,用於前期的工作需要。”

大連造船廠。

054型護衛艦首艦、052型驅逐艦首艦,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建設。

一塊空地上,劉韜拿著火車模型,正在進行測試著。

電氣化、鐵軌、列車等技術,劉韜自然沒有。

但是並不妨礙著他進行研究。

他要解決的技術很多,比如軌道結構技術,鐵路建設技術、火車製造技術、信息采集技術、調度控製技術、運營管理技術和維修養護技術等等。

這麼高標準鐵路,在這個時代毫無爭議是屬於高鐵範疇,而全世界隻有法國、日本掌握高鐵技術。

日本的新乾線高速鐵路,1964年正式營運,營運速度超過每小時200公裡;法國的TGV高鐵,在1972年的試驗運行中,創造了當時的318公裡的高速輪軌時速。

高鐵技術如同航空技術一樣,是個十分龐大複雜的工程體係。

劉韜也得差不多半年時間,才能攻克這些核心技術,形成完整的高鐵技術。

現在空地上的鐵軌、列車等,便是通過1:10模型,劉韜在實驗測試,鐵軌長度1公裡,列車則是16節車廂。

他現在一部分時間用在054型護衛艦首艦和052型驅逐艦首艦的建造上,另外一部分時間精力便是在高鐵技術的研發上麵。

“這軌道結構技術,不愧是高速鐵路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劉韜暗暗驚歎著。

高速鐵路對軌道結構的要求,是高可靠性、高平順性、高穩定性、高耐久性,軌道結構技術直接影響高速列車運行的速度、安全、舒適。

所以彆看軌道結構技術很傳統,不起眼,但是卻是蘊含著高科技,是高速鐵路真正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

傳統的鐵路軌道通常由兩條平行的鋼軌組成,鋼軌固定在枕木上,之下為小碎石鋪成的路砟,路砟和枕木均起加大受力麵、分散火車壓力、幫助鋼軌承重的作用,防止鐵軌因壓強太大而下陷到泥土裡。此外,路砟還有幾個作用:減少噪音、吸熱、減震、增加透水性等,這就是有砟軌道無砟軌道由鋼軌、扣件、單元板組成,起減震、減壓作用。

但是當速度越來越快,特彆是速度超過250公裡時速,道砟粉化加劇,道砟飛濺,道床穩定性降低,軌道幾何型位保持困難。

劉韜便想到了無砟軌道,無砟軌道的軌枕本身是混凝土澆灌而成,而路基也不用碎石,鋼軌、軌枕直接鋪在混凝土路上。

有砟軌道和無砟軌道各有優劣。

有砟軌道是鐵路的傳統結構,它具有彈性良好、價格低廉、更換與維修方便、吸噪特性好等優點。

無砟軌道具有維修費用少、使用壽命長、線路狀況良好、不易漲軌跑道、高速行車時不會有石砟飛濺等優點。

可以說,隨著速度不斷提升,其實無砟軌道更適合,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

‘京九鐵路’設計時速按照250公裡來,但是不意味著以後要提高到300公裡時速,就得重新建設。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