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他想了解,便有足夠的權限的查閱。
現在華夏有三款運載火箭,分彆是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
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是為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而研製的三級運載火箭,起飛質量81.5噸,起飛推力1019kN,運載能力0.3噸。
可以說,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隻適合發射小型的人造衛星。
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是一枚大型兩級捆綁式運載火箭,在其一級外部捆綁有四個直徑為2.25米、高為15米的助推器,全箭起飛質量460噸、總高度49.7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1.8噸,之前返回式衛星便是通過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將其送入預定軌道。
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以‘長征二號丙’為原型加氫氧第三級組成的三級運載火箭,全箭總長44.56米,起飛質量202噸,起飛推力2800kN,運載能力為1.45噸,去年首次發射,因三子級發動機第二次點火後未能正常工作東方紅二號衛星未能入軌,僅進行了通信實驗。
劉韜要研製的北鬥導航衛星重量差不多是5噸,這都超越了目前三款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
“若是你能研製一款這麼大運載能力的運載火箭,那麼我們載人航天工程就可以往前邁出一大步!”錢老說道。
早在70年代初,在華夏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之後,當時擔任國防部五院院長的錢學森就提出,華夏要搞載人航天,國家當時將這個項目命名為‘714’工程,也就是1971年4月提出的意思,並將飛船命名為‘曙光一號’。
然後,華夏在開展了一段時間的工作之後,認為無論是研製隊伍、經驗方麵,還是在綜合國力、工業基礎方麵搞載人航天都存在一定困難,這個項目就擱到了一邊。
當時並不是說,華夏就永久放棄載人航天這個夢想,而是一直一步步地在進行探索,比如1975年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使華夏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握了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
而這為華夏開展載人航天技術的研究打下了見識的基礎。
不過很顯然,錢老也認為,以目前運載火箭的情況,是不足以實現載人航天的。
“對於載人航天,你有什麼看法?是載人飛船適合我們,還是航天飛機適合我們?”錢老看向劉韜。
劉韜能夠研製先進的‘鷹擊’反艦導彈和‘神盾’防空導彈係統,這代表著劉韜在航天這方麵也是水平非常高的。
火箭與導彈,說到底其實是一樣的。
他想聽聽劉韜的看法。
以前他是華夏首席科學家,可是他老了以後,原本他還有些擔心後繼無人,可劉韜迅速崛起,很快就接過了他的班,成為了華夏首席科學家。
作為首席科學家,對於華夏的科學技術發展是有重要影響力的,往往直接影響華夏科學技術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速度。
方向對了,那麼華夏科學技術發展會很快,會造福於國家和人民。
方向錯了話,那麼是要付出恐怖的代價。
科學技術發展不怕戰術上的失敗,怕的是戰略上的失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