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空空導彈(2 / 2)

一旦自己研製出先進性能的空空導彈,那麼造價肯定遠遠低於從美國進口價格。

而華夏空軍戰鬥力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隨著劉韜提交一份申請,沒多久,就有一批零部件和技術人員抵達盤山集團總部。

這裡麵的零部件,具有製造短程空空導彈的,也有製造中距空空導彈的。

短程空空導彈,也稱為近距格鬥空空導彈。

華夏很早就裝備了近距格鬥導彈,但一直不受重視,直到現在華夏國產戰鬥機、殲擊機都是以航炮為主要武器。而在70年代幾次局部戰爭中,空空導彈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贖罪日戰爭中,以色列共擊落阿拉伯國家飛機336架,除60架是被航炮擊落外,其餘276架全部是被近距格鬥空空導彈擊落的,空空導彈作為奪取製空權的主要武器大大地改變了以往空戰模式,其性能高低已經成為決定空戰勝負的重要因素。

因此,華夏也開始發展空空導彈,在缺乏機載雷達的年代,華夏仿製的半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一直是有彈無機狀態。

而要說近距格鬥空空導彈的起源,那麼全世界的近距格鬥空空導彈都起源於美國的AIM-9B‘響尾蛇’空空導彈,1953年,美國福特航宇通訊公司和雷神公司以麥克利恩1949年發明的硫化鉛紅外探測器為基礎研製成功了AIM-9B“響尾蛇”空空導彈,AIM-9B“響尾蛇”空空導彈導引頭采用非製冷的硫化鉛紅外探測器,尾部彈翼裝有一個防滾陀螺舵,旋轉時發出刺耳的聲音,類似於響尾蛇蛇尾高頻擺動時的聲音,故名“響尾蛇“,在美軍的宣傳中響尾蛇空空導彈就像武俠裡武林高手所使用的神秘招術--樣,隻要一出招,敵人必死無疑。

AIM-9B“響尾蛇”空空導彈一問世就成為北約國家空軍的標準裝備,自發明以來不斷改進,誕生了多種改進型,生產量也超過了10萬枚,AIM-9B“響尾蛇”空空導彈一問世就成為北約國家空軍的標準裝備,初期是以飛機作為為其主要載具,後來也安裝在直升機、武裝車輛,甚至船艦上,是實戰中使用最多的空空導彈。

華夏的近距格鬥空空導彈起源,不得不提起當初華夏獲得‘響尾蛇’空空導彈,得知華夏有“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後立即派出了兩批專家幫助分析研究,專家回國時,中方允許其帶走了全套測繪圖紙、試驗數據和一枚殘骸,以共享成果,蘇聯第134設計研究局在得到資料後立即著手仿製,僅用一年就生產出K-13空空導彈,並將其生產工藝和技術隨米格-21殲擊機的一起轉讓給華夏。

1962年4月,K-13空空導彈的生產圖紙和工藝文件就交付華夏,同時運抵的還有兩套地麵測試設備和98枚實彈,仿製全麵展開。1962年至1963年主要進行2000多項技術資料、產品圖紙的翻譯,並決定由在東方機械廠建設總裝生產線開始全麵試製,試製工作就按先易後難,平行作業、縱橫交錯,有序地展開,1965年9月,舵機、彈翼、固體推進劑和裝藥發動機定型。10月組裝出13枚樣彈,樣彈2.84米,彈徑0.127米,翼展0.609米,彈重75.3公斤,戰鬥部重11.4公斤,射程7.6公裡。

經過一係列測試,終於定型生產,這款近距空空導彈也就被命名為‘霹靂-2’號空空導彈,而這時候已經是1970年了,負責生產的單位正是西安東方機械廠,後來株洲發動機廠也加入生產。

霹靂-2空空導彈配套設備簡單,隻要殲擊機配備了測距裝置都能使用。

不過受技術水平限製,機動性、抗陽光和曳光彈乾擾的能力比較差,隻能對機動性能比較差的亞音速轟炸機實施尾追攻擊,空空導彈研究院將導彈的彈翼和舵麵增大,提高導引頭接收靈敏度以及減小近炸引信延時時間,研製岀霹靂-2-15,接著又增大導引頭探測距離,提高了抗乾擾的能力,調整引信靈敏度和可靠性,研製岀霹靂-2乙型空空導彈,這種空空導彈1981年10月投入批量生產,作為殲一7II戰鬥機的主要武器,同期廣泛裝備殲一7II戰鬥機的還有根據越南戰場上繳獲的美製AIM-9D仿製的霹靂-5乙型空空導彈。

但是目前這些近距空空導彈,性能上都差強人意,相差美國、蘇聯的近距空空導彈那是非常大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