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電力投資集團總公司便組建金沙江下遊水電開發公司為4個梯級電站的建設業主,實行梯級滾動開發。
金沙江是長江上遊河段,全長3364公裡,流域麵積47.32萬平方公裡。金沙江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達1.124億千瓦,占全國水能總量的1/6,可開發的水能資源達8891萬千瓦,是全國規劃的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最大的水電基地。
除了此次溪洛渡水電站裝機容量1260萬千瓦外,烏東德裝機容量1020萬千瓦、白鶴灘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向家壩水電站裝機容量640萬千瓦。
金沙江4座大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45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大概是2100億千瓦時。
按照劉韜的規劃,未來十餘年時間,這四座大型水電站都會陸續完工,到了千禧年的時候,全部完工。
靜態總投資600億人民幣,項目總投資1200億,涉及到的大概40萬人移民,安排到柬埔寨和老撾。
相比起三峽工程,這四座水電站涉及到的移民要少得多。
整個專家組審查會,足足持續了兩天時間,從方方麵麵地進行了審查。
而這僅僅隻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查會,主要是立項。
其他三座水電站完成了立項,這溪洛渡自然也沒有意外,發改委正式批準了溪洛渡水電站工程的立項。
畢竟這溪洛渡水電站投資建設的錢,不是來自於國家財政,在這方麵發改委自然不會把關得太嚴。
至於技術性,那是水利電力部的事。
溪洛渡水電站的事,還不算太大的事,因為大家爭議的,不是金沙江四座大型水電站,而是三峽水電站項目!
或者說,也可以稱呼為三峽工程!
相比起三峽工程,雖然金沙江四座大型水電站的總裝機容量甚至超越三峽,是三峽水電站裝機容量的兩倍還要多一些。
但是三峽工程的知名度,卻是遠超金沙江四座大型水電站。
金沙江四座大型水電站是在長江上遊,總共涉及到的移民差不多40萬人,而且也沒有太多文化古跡,但是三峽工程則是不同,這裡麵涉及到方方麵麵。
從1919年孫中山提出建設三峽到現在,曆經了近70年歲月,三峽水電站的構思、規劃、技術輪戰斷斷續續,卻從未斷絕過。
甚至於1970年的葛洲壩水工程可以建設,一方麵是為了解決華中用電供應問題,一方麵為三峽工程做準備。
這些年,隨著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成果,三峽工程規劃也在進行,行業內討論熱度很大,甚至社會上也非常關心。
由它所引發的移民搬遷、環境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從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
三峽水電站的功能有十多種,航運、發電、種植等等,好處自然不言而喻,不然的話也不會幾十年來,國家層麵總會想著建設三峽水電站。
但是三峽水電站的建設弊端也有很多,比如投資是非常巨大的,比如這裡麵涉及到大量的移民,這可是會淹沒荊楚省、山城的20個區、縣(市),直接淹沒區人口有差不多85萬人,房屋3473.15萬平方米,有2座城市、11座縣城、116個集鎮及大量工礦企業、港口碼頭等基礎設施需要全部或部分重建,總的移民將會超過百萬人。
除此之外,還有環境問題、許多文物古跡會被淹沒等等。
支持的聲音很大,反對的聲音同樣也非常大。
這裡麵還有一種聲音,那就是與其投入這麼大,還不如用於做更多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