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因為高油價,他們不得不從蘇聯進口石油,因為蘇聯的石油距離近,很多是通過石油管道,運費低,總體價格也低。
現在兩伊爆發襲船戰,價格再次高漲,而且從波斯灣到歐洲的石油供應勢必受到影響。
麵對著這種情況,一些歐洲國家不得不增加從蘇聯進口石油。
而在一些方麵,不得不配合著蘇聯。
比如這幾年,西德關於德國統一的訴求聲音,明顯降低了。
柏林牆,不知道何時才會倒塌。
而就在這時候,美國聯係歐洲的盟友們,要一起去波斯灣護航。
日本,則是有喜有悲!
喜的是,因為日元升值,這使得日本進口石油是有優勢的;悲的是,石油價格上漲,石油供應受到影響,日本也是很難受的。
對於缺乏石油的日本而言,石油都得依靠進口。
所以一直以來,日本對於石油都很重視。
如果說大喜的,那就是蘇聯了。
現在蘇聯對外貿易,石油出口創收的比例已經超過了70%,蘇聯生產的時候,不僅僅可以滿足自身所有,供應盟友,還可以賣給歐洲。
歐洲,就是蘇聯石油最大的買家。
而且通過石油,雙方也沒有以前的劍拔弩張,很多事都可以通過對話解決。
兩伊襲船戰爆發,石油價格上漲,影響石油供應,蘇聯的石油出口貿易也能賺更多的錢,而且蘇聯可以有更多的主動權以及優勢。
可以說,這些年蘇聯的日子還算可以,最重要的因素便是石油貿易可以賺取巨額利潤,使得蘇聯在進行內部改革時候,雖然顯得混亂,但是不至於失控。
而且與華夏在不斷加大貿易,華夏的輕工業產品,正在源源不斷湧向蘇聯,也讓蘇聯還沒有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現在蘇聯與美國,那是屬於半斤八兩,難兄難弟,日子都沒有之前那麼好過。
裡根政府被罵得狗血淋頭,被評為曆屆最差的政府,甚至連胡佛都比不上。
蘇聯現在的領導層也差不了多久,年紀輕輕走向最高位置的戈爾巴喬夫,沒有足夠的威望服眾,各路大佬爭權奪利,鬥爭得厲害,這使得蘇聯根本沒有精力放在外麵。
不然的話以美國現在的情況,蘇聯早就對美國或者說西方陣營發起一波又一波的攻擊了。
在鬥爭手段上,蘇聯可是絲毫不弱。
而且蘇聯在全世界工人心目中地位非常特殊,號召力驚人。
現在蘇聯要結束阿富汗戰爭,從阿富汗戰場體麵的退下來,油價上漲,可以讓蘇聯有更多的錢進行撫恤以及收拾後麵的爛攤子。同時蘇聯出口石油,占據主動權和優勢,也可以更好地實現體會推出,而不是上演‘西貢時刻’。
戈爾巴喬夫懷著好心情,開始準備訪華之旅,從而讓蘇聯與華夏的關係真正實現正常化。
華夏在進行改革開放,戈爾巴喬夫同樣也在蘇聯發起改革開放,意圖讓蘇聯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