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采用電腦辦公,越來越多的人使用辦公軟件,以及發郵件。
現在市麵上的電腦,主流的運算能力已經達到每年500萬次,這是遠遠超過以前的大型計算機。
當劉韜講完,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顯然劉韜的演講,讓他們收獲匪淺。
隨後,進行了交流環節。
劉韜和學生們進行著愉快的交流,對他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
半個小時的交流環節結束,劉韜這才離開禮堂。
第二日晚上,劉韜離開紐約,踏上了返程。
“劉韜同誌,你提出的計算機革命,之前我也有看過,計算機革命真的會是第三次革命嗎?”飛機上,領導和劉韜在進行交流著。
劉韜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演講,領導也了解了一下。
關於計算機革命,這不是劉韜現在才提,在很多年前就開始提了。
也因此,華夏在計算機發展方麵,走在世界前沿,同樣的華夏在互聯網方麵也是走在世界前沿陣地。
華夏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錯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所以有了百年屈辱,走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
沒有人比華夏更渴望工業化,因為工業化代表著強國之路,這是刻在每一個華夏人的骨子裡。
工業革命,毫無疑問可以極大的提升生產力,可以快速讓國家變得強大。
華夏這些年,在計算機領域投入的資金可是很大。
盤山集團每年都拿出上百億資金砸在計算機相關領域。
“領導,計算機革命或許不是太準確,確切地說應該是信息化革命,或者也可以叫做自動化革命,其可以從五十年代開始算起,這一次工業革命的特征,就是原子能、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人工材料、遺傳工程等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和技術得到了日益精進的發展。”劉韜沉吟了一下,說道。
工業革命,從來不是一個時間點,而是一個時間段。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蒸汽機為代表的機械化革命,這是以蒸汽機為基礎代表機器可以代替人力,時間大概是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中葉,橫跨差不多一個世紀。
這裡麵就有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從而開創了以機器代替人工的工業浪潮。第一次工業革命使用的機器都是以蒸汽或者水力作為動力驅動,首次用機器代替人工,具有非常重要的劃時代的意義。
1765年,織工哈格裡夫斯發明‘珍妮紡織機’,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工廠出現,成為工業化生產的最主要組織形式,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汽車’,1825年史蒂芬孫親自駕駛著一列拖有34節小車廂的火車試車成功,從此人類的交通運輸業進入一個以蒸汽為動力的時代。
1840年,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也正是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英國,使得英國開啟長達300年的世界霸主。
畢竟第一次工業革命對解放生產力、提高生產力的幫助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