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他們還是第一次看到過。
劉韜笑了笑,跟他們進行解釋。
圖靈獎的設計之所以是個銀碗,這裡麵有很多說法,而其中主要是有兩個說法。一種說法是中世紀,勝利後伴隨著是酒宴,痛飲勝利美酒,所以用碗狀物作為獎勵象征,裡麵放著美食,用叉子之類的,痛吃勝利美食;另一種說法是美國習慣‘碗’,是因為第一個獎杯是根據碗型體育場設計的,其後就延續下來了碗的形式。
當然也有人說,這是專門給獲得者成飯吃或者盛放水果,因為就有圖靈獎的得主這麼乾。
至於是銀碗而不是金碗,隻能說讚助商的讚助費有限。
很多人會說,國外的獎項多麼公正、公開、透明,其實那不過是忽悠人的,因為很多獎項都是有企業讚助的,隻要有企業讚助,那麼就難免受到影響。
可以說,海內外的獎項,都肯定有這個不足那個不足,就沒有十全十美的。
幾個孩子玩了一會兒銀碗,然後才將銀碗收了起來。
劉景明、劉穎卿兩人便被送去體育館遊泳了,兩人從去年開始,便開始進入遊泳隊,兩人除了學習外,便是練遊泳,準備試試成為遊泳運動員。
不僅這兩人,劉青安、劉曼華兩人也是在接受體育訓練,隻不過一個是練籃球,一個練網球。
對於孩子們喜歡體育,劉韜並不反對,隻要孩子們喜歡,他們又有這方麵的天賦,那麼他是支持的。
畢竟練體育,可以強身健體嘛。
而且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往往是比較短的,等到職業生涯結束,再做其他事並不遲。
當然劉韜對他們也是有要求的,那就是學習不能落下,兩者都要做,兩者都要做好。
至於他們能不能在體育上能不能出成績,劉韜不是很在意,能出成績自然繼續走職業運動員,不能出成績那就說明天賦不夠。
運動員這一行,也是非常講究天賦的。
天賦不夠,再怎麼練都沒用。
就像現在名聲打造的高敏、伏明霞,有出色的天賦早早出成績,高敏1983年年僅12歲便獲得全國跳水冠軍賽暨全運會選拔賽冠軍,成為華夏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全國冠軍,1986年年僅16歲便獲得世界遊泳錦標賽跳板跳水冠軍,創造世界錦標賽曆史最高分,隨後1988年奧運會上以絕對優勢獲得三米跳板金牌,成為華夏第一位奧運會女子跳板跳水金牌獲得者,這些年可謂是拿金牌拿到手軟,展現極強的統治力。
同理,現在年僅13歲的伏明霞已經成為華夏體育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擊敗了同齡人,獲得了一枚枚金牌。
劉韜支持自己孩子練體育,也有足夠的資源讓孩子可以走這條路,但是能不能出成績,七分得看天賦,三分得看本身的努力。
這方麵就是劉韜也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