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現在私人汽車擁有量400萬輛,約占民用汽車的保有量的14.8%,整個民用汽車保有量是2702.7萬輛。
這裡麵民用汽車,包括了私人汽車、公務用車、公交車、客車、貨車等用於民用領域的。
從中也可以看出,公務用車等所占比例之大,以及人們雖然收入提升,但是還舍不得花錢買車,或者說是買不起車。
但是華夏汽車市場的潛力絕對是巨大無比,未來三十年,華夏汽車潛在市場起碼超過3億輛。
如果整個市場都是屬於華夏汽車集團,那麼哪怕華夏汽車集團年產量達到一千萬輛,也得連續保持三十年的生產才能滿足華夏市場。
而這是不可能的!
華夏汽車集團的年產量距離一千萬輛都還有很大的距離。
但是對於華夏汽車集團而言,或者說對於盤山集團而言,出口汽車的利潤可比在內地要高得多。
當然不僅僅是汽車,華夏摩托車集團每年生產的摩托車都很驚人。
華夏摩托車集團每年生產的摩托車,一大部分是在內地銷售,另外一部分則是出口。
這個時代,華夏普通百姓買摩托車,可比買汽車容易得多,而且汽車在農村不怎麼實用,但是摩托車就很實用了,因為摩托車就是生產力。
特彆是以摩托車生產出來的三蹦子,簡直太適合華夏農村了。
同樣的,這種三蹦子,也是暢銷美國和歐洲。
劉韜相信,華夏摩托車集團的摩托車也可以暢銷蘇聯。
安德烈等人都不由得皺起眉頭,他們都沒有想到劉韜會提出這個條件。
儘管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相比,蘇聯汽車工業的技術水平並不算很突出,但與其他國家相比,完全可以用強大來形容。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蘇聯汽車產量不超過15萬輛,二戰後,汽車生產規模擴大了十倍,1980年蘇聯汽車年產量已經超過200萬輛,然後差不多每年維持這個水平。
不是蘇聯沒有能力生產更多的汽車,而是因為計劃經濟體製下,蘇聯每年隻需要差不多200萬輛汽車即可,其中轎車差不多110萬輛,卡車65萬輛,客車等其他汽車差不多25萬輛。
蘇聯汽車工業的起點被認為是1924年11月,由莫斯科汽車工業協會生產的第一輛F-15卡車,事實上,這種汽車隻能算是部分蘇聯生產,因為F-15汽車就是稍微改進的意大利菲亞特15Ter,在十月革命之前就計劃在沙俄汽車廠生產。
隨後蘇聯汽車工業不斷取得進步,引進西方技術,創造出無數神話。
甚至於,連華夏的汽車工業都是有蘇聯的幫助,當年就有華夏工人前往蘇聯汽車廠學習。
這些年,華夏汽車工業發展迅猛,不但可以滿足華夏內部的需求,還能大量出口。
華夏汽車集團,便是華夏最大的車企,在世界上已經很有名氣。
至於摩托車,華夏摩托車集團更是巨頭。
雙方用了大半個小時,才在這方麵達成了共識。
這對於蘇聯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嘗試,也是一份勇氣。
緊接著,雙方關於互聯網方麵進行了洽談,從當年雙方談妥之後,莫斯科根服務器便開始進行建設,目前已經建成接網,現在劉韜想要借助這次機會,多塞一些人到莫斯科根服務器。
等到明年,那是真正的全球組網。
到時候美國再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這個世界存在著兩個互聯網世界的事實,兩個互聯網世界,誰更能贏得客戶的青睞,那就到時候見分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