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韜介紹著54式手槍的優點、缺點,自己對於手槍改進的思路、辦法。
一開始,專家們還滿是懷疑,可是隨著劉韜介紹,漸漸嚴肅起來,專心地聽了起來,不斷地在筆記本上寫記著。
劉韜一開始還有些緊張,後麵越說越順。
足足彙報了大半個小時,劉韜才結束彙報,都有些口乾舌燥了。
喝了口水,劉韜才坐下。
“王廠長,圖紙有準備好麼?”專家組組長問道。
這位專家組組長叫楊勇,是昆市槍械領域的專家,原是五一兵工廠技術骨乾,參與仿造蘇聯的輕機槍,現在是雲省國防管理辦公室總工。
“時間緊迫,隻準備好三份圖紙。”王鐵柱說道。
隨後,王鐵柱讓林勝利將三份圖紙交給專家。
至於劉韜畫的原稿,則是在保密科。
專家們分成三個團體,開始仔細地看起了圖紙。
甚至連中午吃飯,都是直接在會議中吃飯。
困了,就到隔壁房間趴一下。
下午,則是到靶場試槍。
準備好的十支手槍,每個人都可以打一兩個彈匣。
“老王,了不起,你們盤山機械廠今年放了顆大衛星。”王保國打了兩個彈匣,對著王鐵柱感慨地說道。
槍好不好,一試便知。
王保國,也是個老革命了,1930年就參加紅軍,後來解放大西南,留在了昆市。他常年配槍的,時不時也會去靶場練一練槍打靶。
哪怕二十多年沒有上戰場,但是王保國依舊隨時做好重新穿上軍裝上戰場打仗的準備。
“哈哈,偉人不是說了麼,這個世界終歸是青年的世界,我們要做的就是為他們保駕護航。”王鐵柱哈哈一笑。
他們兩個,雖然不是在同一個師的,但是卻是在同一個縱隊的。
兩人也是老朋友了。
“老夥計,劉韜同誌的嘉獎,可不能少。”王鐵柱提醒著。
這也是為劉韜請功的。
這份功勞,可是很大,足以改寫整個華夏的手槍發展史。
王保國點點頭道“放心吧,省裡的嘉獎很快就會下來。回去我立馬向上級打報告,申請上級驗收,這不是54式手槍改進型,而是一款全新手槍!”
“我看啊,我們華夏第一款自行研製的手槍,不應該是64式手槍,而應該是這款手槍,這個榮譽應該屬於你們盤山機械廠,屬於我們雲省的!”王保國說道。
“要是能拿下一個全新型號,再好不過了!”王鐵柱笑著嘴都裂開了。
王保國笑了笑,眼中卻有一份期待。
64式雖然在1964年就完成設計定型,但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遲遲沒有生產定型。
而現在他們試槍,卻發現劉韜搗鼓出來的槍,不管外形方麵,還是手槍性能,都是一款成熟的手槍,何嘗沒有希望取得上級的同意批準,先一步生產定型。
再看看那些專家,試槍之後,一個個讚不絕口,王保國就知道,這槍十有八九是穩了。
哪怕上級沒通過,至少省裡是沒問題了,不管怎麼說,這都算是一份很大的驚喜了。
王保國臉上都不由得帶著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