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機床,劉韜是做不到的,因為他不是機床的生產者。
但是修複機床,卻是沒有問題。
......
這一天晚上,顯得有些悶熱。
一間剛剛建好的生產車間,劉韜正在忙碌著,將生產好的零部件進行組裝。
這間生產車間,將是未來專門用來生產重型狙擊槍子彈的。
不然的話單靠人工生產重型狙擊槍子彈,效率太低了。
能夠依靠機器的,還是得通過大機器生產,提高生產效率。
劉韜認為,近代人類曆史的表象是現代化,實質是工業化,隻有實現工業化,掌握現代製造業,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
西方崛起的原因就是工業化,借大機器生產的力量,在經濟效率、軍事效率上‘橫霸天下’,對農業文明、采集文明形成一種‘降維打擊’。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一直有一個目標,就是把農業國變成工業國。
這幾十年,美國和蘇聯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為了實現工業化,之前中國是先向蘇聯學習,付出了巨大代價獲得了蘇聯援助的156個工業項目,這156個大項目可以說是人類工業化曆史上最大規模的知識產權轉移,一下子就把中國的工業框架搞定了。
可以說,不管怎麼高評價蘇聯援助的156個工業項目,都不為過。
它直接讓中國擁有了工業化的框架,哪怕是到現在,都依然受益者。
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1972年尼克鬆正式訪華,雙方關係和解,中國也開始在向美國學習現代化知識。
劉韜可沒有想過,什麼都靠人工,因為哪怕給他幾十個八級工、九級工,也無法帶來根本性變化,但是機器不一樣,這是可以極大的提升生產效率以及生產質量的。
比如這條重型狙擊槍子彈生產線一旦建成,隻需要十來個人,便可以完成幾千個人的產能。
這還是因為,他不能搞出太先進的生產線,不然的話生產效率還會進一步提升。
這就是劉韜現在麵臨的一個很尷尬的局麵,造出來的機器都不能太先進,否則沒有工人會操作,得重新對工人進行培訓,經過長時間的摸索,慢慢才能掌握。
“找個時間,得來搞空調,讓宿舍、工廠都安裝上空調。”劉韜滿頭大汗著。
此時屬於盛夏酷暑,哪怕是大晚上的,乾活也會汗流浹背。
當然這也是心中想一想,暫時是沒法實現的。
很簡單,搞出空調,總得有電來使用,可是現在水電站沒有建成,電都不夠現在使用,更不要說用於供應空調了。
為了省電,宿舍甚至是少用燈照明,而是用蠟燭、煤油燈。
不知不覺中,外麵的天已經亮了。
劉韜看著組建好的生產線,露出了笑容。
忙這麼久,終於將這條子彈生產線給建好了。
劉韜開始調試生產線,生產線建好,能不能用可還不知道,得不斷進行調試。
借助著升級係統,劉韜不斷地修改錯誤。
刷刷刷~~
微光不斷閃爍。
每一道微光,都是劉韜在修複缺陷。
直到早上九點左右,調試好生產線,劉韜打了個哈欠,露出疲倦之色,直接就在這個生產車間躺下睡覺。
連續高強度工作,就是劉韜年輕身子壯,也吃不消。
一趟下來,剛閉上眼睛三秒鐘,生產車間已經響起了劉韜的打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