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家老宅到一中,走路不過二十分鐘,上學放學,繞點路,就可以經過挑土巷,申秋十分喜歡這個路線,特彆是晚上放學,總會在這條路上慢慢的走著,看看這些攤子上賣的貨。這條街十多年後成了古玩一條街,由這時候起,就能看出些苗頭來了,攤子上或多或少就很有些古董可以買了。時間大把,機會大把,空間裡錢也大把,申秋陸續把小竹屋添置了些古式家具。不管材質,隻管喜不喜歡。合眼緣的就買了放進去!
還曾在一個古董地攤上,買了幾個玉手鐲、銀錠之類。遇到好看的瓶子什麼的,價格不貴的情況下,也買了擺在一樓的博古架上。
博古架也是在這挑土巷淘來的。有了這個空間,申秋愛上了收集各種仿古首飾,還買了些木頭手鐲、釵子之類,任誰說是金是玉是沉香都不相信,隻買個喜歡!她買的東西價格最高不過20元,多了沒有。有個烏漆抺黑的木頭釵子,就5角搞定。
申秋儼然是挑土巷的熟客。每天聽著《愛的奉獻》上學,伴著《我們亞洲》回家,高三最後一學期的生活過得很規律。
唯一不同的就是,三月下旬,申秋榮升為有房一族。房地產要漲價,這是肯定的,有著前世的記憶,申秋一直惦記著買房子,現在的房價真的是低到不好意思。加上也為自己作了打算,為了防止不必要的麻煩,申秋想要買套房子出租出去。租金就是自己的生活費。不然,對社會上的廣大人民群眾是難以交待的。
購房置業這本是個計劃,這時候都是公產處的房子什麼的,那有多少私房賣?再說地產熱可還沒興起來,當然了,買房申秋是一直惦記著的!可那天很巧,申秋是偶爾經過挑土巷時,聽了一耳朵,一個小院子,五萬六千元!要知道,這可不是一間屋子,而上一個院子!G市的民居,一般都是依地勢而建,分三合院、四合院,合院又分二進,三進之分,過上十年,就是其中的一間兩間屋子,都論幾十萬起價。彆說這是個保存不錯的整個院子。在二十年後,拿著錢你都沒地買去。這個好,敢稱院子的,少說得二進吧!
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申秋站住了,必須下手啊,不下手肯定是罪過。
問邊上多事的人,經由他們的熱情指引找到小院,院門上貼著’吉屋出售’的字樣!居然是真的。申秋看到的這個院子,正在挑土巷附近,要知道這裡後世變成了文物一條街,邊上發展成了酒吧街,是步行街的中心區,房價那是一日千裡,更彆說是周正完整的一個小院子了。
這個小院子原主姓張,兒子超多,老太太兩眼一閉,這些孝子們就開始吵架,耗子打架爭顆米。幾兄妹心本不齊,分這宅子就成了當務之急,於是,都同意賣了院子,八兄妹分錢省事。老屋子這時候沒人願意住的。都向往公家分配的單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