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師父,定是有人暗中做法(1 / 2)

“宣,唐朝僧人覲見!”

一聲高嗬,直傳殿外。

小太子這邊兒本想要跟親生父王做一些個簡單的眼神交流,但一眼看過去的時候,還是無奈放棄。因這國主入城的時候,帶上了鬥笠,遮住了麵容,自入宮以來倒也無人能認出他的身份。

也正是因此,也遮住了小太子跟他相視。

小太子引著大聖在前方開路,法海隱隱護著這國主直往朝門行走。這複生的國主眼瞧著自己重新踏上這熟悉殿宇,自是忍不住內心惆悵,心中暗道:“可憐這江山社稷,誰知被他以這般手段占了!如今幸得聖僧援手,如若不然,哪兒還有此刻還朝之事?”

法海見他一時心神動蕩,一旁低聲道:“陛下切莫傷感,我那大徒弟手中棍棒沉重,降妖除魔不在話下。隻等降服妖魔,掃蕩邪祟,這江山自複還於你;而此番你人死回生,當多有感悟,何不化悲憤而行,以正國事?”

國主聽了三藏法師所言,連忙守明心性,定了心念,道:“小王三番兩次露怯,實是不應該,多虧聖僧在旁時時提點,否則當真不知如何自處。”

見他回轉,法海便也不再多言,這一遭畢竟是涉及了仙妖佛魔,他一個凡間君王能有此表現已是不易,倒也不必再多苛求於他。

幾句話的功夫,眾人徑直來到金鑾殿下,大聖在小太子引路時,便已經收了金箍棒,以防驚動了妖魔,傷了一殿朝臣。

法海瞧了瞧這左右兩班文武,四百朝官,一個個威嚴端肅,相貌軒昂...隻憑這般粗淺觀瞧,倒也都可稱國之乾臣,這烏雞國能有今日這般景象,也不止一個君王勤政可得,百官也得同心僇力。

師徒幾個觀瞧這一朝文武,這百官自然也在打量他們這些自大唐來的和尚。

他們觀瞧人物,見了大聖與八戒嘴臉稍有驚懼,但因為那被拱衛著的三藏法師相貌堂堂、行質卓絕,心中各有暗歎。那個昨日跟著太子殿下一同去寶林寺進香的內侍,此刻卻在假君王一側服侍,又瞧見這些僧人乃是太子殿下親自引入殿內,心中莫名一慌。

“爾等那裡來的行僧,怎見吾王不拜?好大膽無禮!”也是他見這僧眾站立在白玉階前,一個個全都挺身不動,因此明知故問,是要借題發難。

法海也因大聖誇下了海口要捉妖,如今他隻是立足觀瞧,全憑悟空來操持。

大聖傲立於朝堂之上,道:“我等是南贍部洲東土大唐國,奉大唐天子欽差前往西域天竺國大雷音寺拜佛求真經者——”

那內侍先看了假王一眼,見假王點頭,這才往前一步,作怒道:“你東土便怎麼!我國不在你朝進貢,也不與你國相通,你見我國君主,如何不參?”

大聖本以為這妖道見了他們自當直接動手廝殺,沒想到竟然是派了一個宦官內臣來逞口舌,大聖又一向是個嘴硬不肯輸陣的,神情愈發孤傲,“我東土古立天朝,久稱上國,汝等乃下土邊邦。自古道,上邦皇帝,為父為君;下邦皇帝,為臣為子。我師父乃是大唐天子結拜兄弟,乃是天朝禦弟,爾這侄王未曾拜迎皇叔大駕,還敢叫我師父參你?難道欺我大唐兵鋒不利乎?!”

大聖這一派言語,將這滿朝文武激得是情忿動蕩,一個個對他怒目而視,咬牙切齒...但卻毫無辦法,不敢擅動。

有幾個血性將軍,欲要拔劍相爭,但被老成之輩按下。

那假王在上瞧見文武掙紮,冷哼了一聲,“來人,將他們拿了!”

也就是他這個假王不懼大唐,便是大唐發兵烏雞國,最多不過棄城而走,若非菩薩叮囑,這個君王他早就不想乾了,如今正好發作。

大聖見自己一張利嘴將這文武百官儘數激怒,神情愈發張揚。

此刻百官儘皆撲下來拿人,大聖怕他們禁不住自己的手腳,便吹了一口氣,口中輕吟一聲:“定!”

滿朝文武便當即被定在原地,絲毫不得動彈。

嘩——

上首那假王當即離了龍椅,神情之中帶著許些驚詫之意,他伸手指著大聖,沉聲道:“爾等究竟是何人?”

“你這妖道,當真不知你家孫爺爺?”

一旁的八戒見這假王不像是做戲,似乎當真不認識他們一行人,便開口道:“我師父乃是大唐高僧三藏法師;你眼前的是我大師兄孫悟空,便是五百年前大鬨天宮的齊天大聖...”

“哎呀!”這假王這才反應過來:“原來是你?!你不是被佛祖壓在五行山麼,什麼時候被放出來了?”

師徒一眾:...

大聖愣了愣,好奇道:“你難道不知道我師父唐三藏得了觀音菩薩指點,前往西天取經麼?”

“是觀音菩薩指點?”那假王又一愣,道:“為何不早說?既是觀音菩薩指點,便換了通關文牒,放你們出關便是。”

師徒一眾,連帶著小太子與國主一時之間具是神情各異。

師徒一眾是覺著奇怪,這個看似有背景的妖道,似乎竟是第一次聽聞他們師徒西行取經之事;而這小太子與國主...有些擔心,擔心三藏法師卻與這妖道認了親。

“呔!”

大聖忽驚叫了一聲,躍身來到這國主身邊,將他的鬥笠摘下來,又一指上方假王,質他一句:“妖道,我已知你底細,你瞧他是誰?!”

上首的假王順眼一瞧,認出了殿下之人乃是真王。

當即便知道不妙,他見那孫悟空已經掏出了金箍棒,更是心神俱顫,麵上起了紅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