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聖:師父,菩薩急了——(2 / 2)

他不似觀音菩薩那般尊重,又未曾見過文殊菩薩厲害,倒也不懼他。

“你這潑猴,好一張尖牙利嘴。”

“不敢不敢,菩薩也伶牙俐齒。”

“你這潑猴,不知其間緣由便信口造謠生事,究竟何人教導?”

“你這菩薩,化緣討齋卻嫌貧愛富挑三揀四,原是靈山風範。”

“潑猴無禮!”

“師父,菩薩急了——”

“哈哈哈哈。”文殊菩薩笑出了聲,似乎並不將大聖之言放在心上,複又是一副風輕雲淡之相,他看向了那國主:“六年前你不識貧僧,如今貧僧再來渡去往西天極樂世界,你可應?”

“小王德淺才薄,多謝菩薩厚愛。”

“哦。”菩薩問道:“世人皆向正果,你卻兩番不渡,可有緣由?”

“小王舍不下這一國臣民。”

“若是旁人,貧僧便道他是舍不下這紅塵富貴,江山基業...可你說這話,貧僧也是信的。”菩薩一副悲天憫人之相,道:“其實六年前,佛祖讓貧僧來渡你時,吾便知你定然不去...因此才故意言語刁難。”

噗呲——

八戒一個沒忍住,笑出了聲。

大聖一旁道:“八戒,你笑什麼?”

“我笑這菩薩不會編瞎話...你既然瞧出人家不去,為何還要上趕著去為難人家?人家好意給你齋飯,你還不吃...菩薩,不是俺老豬笑,也是你這臨時想的借口...實在是拙劣的緊。”

大聖也去擠兌菩薩:“許是菩薩還有什麼緣由未講呢...菩薩,您不妨說一說,為何來化緣,卻不肯吃國主施得齋?”

菩薩絲毫不慌,他隻笑道:“貧僧是要瞧他的品行是否如一。”

“嗬。”大聖冷笑一聲,“你未吃的齋,國主親自吃了,你待如何言說?”

“知民以食為天,是個樸政愛民之主。”

此時法海開口問他:“你既知他是個好皇帝,為何還不退卻?反一再相難?”

“貧僧以身試法,瞧他法度如何。”

“哦,又瞧出了什麼?”

“頗為苛責。”

法海聞言,皺起了眉頭。

“哈——”大聖又是一聲冷笑:“這不是你活該?”

“因此他拿貧僧入河時,貧僧未曾反抗,貧僧也受了三日。”

法海聽到此處,神情又舒展開來,仙佛終究是仙佛,他們自不能如同自己這般,對凡人感同身受。況且文殊菩薩與觀音、普賢兩位菩薩也不相同,後兩位久在人間,且多有化身在凡間布施。

而文殊菩薩...一向都在佛祖身前,又號大智...相對渡化眾生,他一向都是指點本門弟子。在凡間反到沒有那麼多顯化。

文殊菩薩號佛門智慧與辯才第一,法海從認出他的身份起,就沒想著能夠在佛辯上勝過他,此刻也不過是大聖借著一副利口,稍稍占些便宜。

可如今,法海聽他這般說,心中便起了一個無賴念頭,正經佛禮辯不過他也是正常,但...他先是人,才是僧。

因此,他喚了一聲國主,一旁道:“陛下,您合該拜謝菩薩開恩不罪。”

國主有些發愣,一時有些無措,他總覺著這位三藏法師話裡話外不是他言語的那個意思,但他還是走上前來,伸手拱至胸前,正要下拜的時候...卻見他麵前的“菩薩”卻一個閃身躲開。

“阿彌陀佛。”文殊菩薩閃身同時,口中連呼佛號,躲開了那國主。

上次同黎山老母難為他們師徒的時候,便知道這三藏法師佛辯之道十分厲害,此番前來已經有所預兆,可不料還是低估了他。

真不愧是金蟬子,看似不言,開口便是要害,“三藏法師許是誤會了。”

法海看著文殊菩薩雙目:“怎麼,菩薩饒他不敬之罪,還當不得他這一拜謝?”

“貧僧當年化身,不知者不罪,既無罪,何來不敬?”

大聖趁機一旁呼嗬:“真身,化身,皆是菩薩,皆是菩薩——”

菩薩應對:“我雖是我,但人不知我。”

大聖一轉眼,“他不知菩薩,可你也言說了自己是靈山使者,這國主無視靈山,也該罰。”

菩薩道:“吾雖有言,但他不信,我也未證,乃吾之過。”

法海此時點頭道:“若是這般說來,國主將菩薩化身入水三日,無錯。”

“自然無錯。”文殊菩薩點頭應下。

法海圖窮獻匕:“既然無錯,菩薩為何斷了他的天時雲水,又派下這青毛獅子將他推入井中泡了三年?”

菩薩聞言而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