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之言在佛祖聽來,其實並不意外。
畢竟自唐三藏開始西行之路之後,菩薩的轉變就始終看在佛祖的眼中,菩薩此時此刻能說出這樣的話來,其實在佛祖看來並不是壞事。
一旁的法戒與金吒雖然察覺出了些不同尋常,但現在顯然沒有他們的開口的機會,可心中難免也會琢磨...
菩薩與佛祖之言雖然有些含糊,但遠算不上的密語機鋒,二人對話的意思他們還是能聽得懂的。
靈山的事情,菩薩不願意插手。
甚至屬意等三藏法師到了靈山之後,讓三藏法師出手。
而佛祖的意思是,最好是在三藏法師來之前,將靈山那些犯戒的諸佛菩薩處理處理掉,畢竟三藏法師的性子,三界如今是有目共睹。
若他到了靈山,不是取經...卻是反手要把大雄寶殿砸了...那靈山佛門可就要成為三界笑柄了。
佛祖想了想,忽然對著菩薩說道:“此前有感,不久之久便是吾寂滅之日,若非身下魔界裂縫非吾不能鎮壓,本該親自出手整頓靈山風氣。”
法戒與金吒兩個人眼中露出驚駭之色。
佛祖寂滅之日?!
這是他們能聽的東西麼?
我佛慈悲,您說這話的時候也稍微考慮一下,以我們的身份夠不夠資格知道這些事情啊。
可現在已經聽到了。
或者這樣也說明,佛祖並沒有將他們當外人。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壓根也沒把他們放在心上。
法戒與金吒還在驚駭之中沒有回神,菩薩則是神情凝重,雙目審視著佛祖...一時難辨佛祖之言的真假。
佛祖身下魔界裂縫是真,至於是不是佛祖之外難以鎮壓,菩薩暫且選擇相信他。
可對於佛祖口中寂滅之言,觀音菩薩倒也不會認為佛祖在胡言,隻是...或許佛祖當真感應到了寂滅之事,但問題在於“不久”究竟是多長時間。
畢竟似他們這等三界頂尖的修行者來說,千年不過一瞬,萬年好似浮雲...
佛祖與菩薩對視許久,他見菩薩也不說話,心中輕歎了一聲,卻把視線轉向了法戒與金吒。
他兩個瞬間驚醒,便知道後麵的事情,便不是他們能知道的了,連忙行禮告退。
佛祖自然不會攔他們,隻是吩咐了一句:“靈山僧眾犯戒,戒律院以律緝拿懲處,往後此類事務,不必問吾。”
菩薩見佛祖有所退讓,便也表達了一下自己的誠意,道:“貧僧可遣惠岸入戒律院,另外薦一位護法大菩薩,同入戒律院。”
雖然隻是為戒律院增加的兩員人手,但對戒律院所麵臨的那些嚴峻問題來說,已經算是極大的緩解。
惠岸行者,乃是木吒,得普賢真人與觀音菩薩兩任名師教導,法力高強,神通不凡。
而菩薩口中另一位護法菩薩,便是闡教道行天尊的弟子韋護,當年封禪大戰之後,“肉身成聖”的共有七位,這韋護便是其中之一。
雖然韋護在七人之中看似最無名氣,但其實他跟其餘六位皆不同。
不論是李家父子,亦或是雷震子與楊戩,皆是商朝生人...唯獨這位韋護不同,乃是在人族天皇時便尋道的修行者,後拜入道行天尊門下,在封神大戰之時,以一柄降魔杵,也頗有不俗表現。
當然了,他的戰績比起楊戩與哪吒來,還是要暗淡許多。
甚至連在大陣之中身死的黃天化與楊任也多有不如,但他護身有道,甚至在孔宣的五色神光下都能全身而退,僅僅是失去了降魔杵。
楊戩能夠脫身而走,乃憑借他玄妙變化,而韋護能及時撤至旗下藏身,便是依憑他自身修行經驗,自有老成見識,更不會逞強爭先。
而他手中降魔杵,更是難得靈寶,便是連袁洪這等修成八九玄功的金剛不壞之身,都不敢硬接,見那降魔杵落下來的時候,也是化了白光而走,隻叫身下的坐騎被被打成肉泥。
雖然封神大戰時,韋護看似戰績平平,甚至連個正經“單挑”的戰績都沒有,餘下便多是與同門的道友一起圍殺敵對修士,如七殺星張奎,便是死在他與楊戩以及楊任聯手之下;另外在對付羅宣、孔宣、火靈聖母、呂嶽等截教仙人時,韋護也總是從幫相助。
雖是如此,可若當真有人因此小瞧了他...恐怕要往奈何橋,喝一碗孟婆湯了。
他的師父道行天尊更是稱讚他為“曆代全真第一人”,可見他的道行非凡。
而這位被稱讚為“曆代全真第一人”的韋護也沒有辜負他師父的期望,轉修佛法之後,更是憑借自身根性,早早將大乘佛法融會貫通,完全憑借自身之力,修成菩薩果位,還是佛門的護法大菩薩之一——韋陀菩薩。
而韋護也是唯一一個師父還在闡教,自己轉投佛門的三代弟子。
一旁的法戒與金吒,聽到菩薩舉薦之人乃是韋陀菩薩,之前心中的憂慮,便將消散了一大半兒。
戒律院若是得他相助,則事半功倍。
至於木吒...便是連金吒這個親哥哥此刻也不再關心他,就更彆說法戒了。
畢竟...法戒、金吒與韋陀,三人皆是菩薩果位,木吒至今還是惠岸行者,雖然修為法力愈發深厚,但佛法境界卻始終沒有什麼進境。
眾人也看得出來的,木吒的心思根本也就不在修佛之上,甚至於菩薩都在想說,是不是尋一個什麼機會,放木吒脫離佛門。
如今戒律院缺人手,便先叫木吒來換換心境,或許也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金吒與法戒,離開後山之後,菩薩先是以楊柳枝輕灑神水,而後一道水幕便將二人覆蓋包裹,菩薩這才向著佛祖問道:“師兄,你究竟有什麼打算?”
她知道佛祖向來不是無的放矢之人,如今他既然這般言語,又屏退了法戒與金吒,便表明此事非同小可,因而菩薩少見的稱呼了他一聲師兄。
“吾欲意將佛祖之位傳於三藏。”
菩薩散了水幕扭頭就走,這靈山是不能呆了...她算是知道三藏這股子瘋勁兒是從哪兒來的了,有這樣一個師父,能學了好?
這靈山是你們師徒的靈山...隨你們怎麼胡鬨。
反正貧僧的道場在南海落伽山,大不了等靈山塌了,貧僧在南海再立佛境,複歸正法明如來佛位就是。
“菩薩且慢走!”
菩薩終究還是心軟慈悲,她轉過身來沉聲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竟讓師兄生出這樣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