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雖然是西洲小國,還稱不上天子,但也算的人君,身負紫薇帝氣,自然不可輕易傷之。
傷之則天有感應,必有顯靈。
何況這三藏法師竟手持軒轅劍氣,將這昏君一劍梟首。
咕嚕嚕,首級在地上滾動。
轟!
紫電狂襲。
重擊於法海手中尚且未曾散去的軒轅劍影,卻見山河湧現,四瀆九江化神龍奔湧,三山五嶽做玄獸嘶天。
軒轅劍上四重異象,此刻隻有一麵放光,便將雷霆吞沒。
隆隆隆!
劫雲似有不甘,因為劈死這昏君本應該是它的任務,現在卻死在了軒轅劍的手上...這是人王退出三界舞台之後,又一次在人間顯靈。
軒轅劍。
乃是人族三皇五帝之中,人皇軒轅黃帝的佩劍,即便是降下一道虛影,也絕對斬得區區一個西洲的無道昏君。
紫薇帝氣也保不住。
彆說是軒轅劍,即便是沒有軒轅劍,以三藏法師的法力,手持禹皇開山勢,眾人毫不懷疑他能破開紫薇之氣,讓昏君授首。
縱然這劫雷與三藏法師的目的都是要斬落昏君,可當真被一個凡人和尚斬了算怎麼回事?
尋常來說,人間天子亦或是人君更替,除了血脈繼承之外,便是改朝換代。
而改朝換代,乃是國運之爭,亦是紫薇之氣之間的相互侵奪,或是以大吞小,亦或是隱龍蠶食,但終究逃不脫逐鹿中原、成王敗寇、問鼎天下這幾個字。
簡單來說,即便是天子昏庸無道,也隻有天子能殺天子。
若天子死於亂臣之後,則亦有天譴降世。
至於說如何分辨亂臣與天子...死了的是亂臣,當上新皇帝的自然就是天子。
要不然說三藏法師入了三皇五帝的眼,否則人皇軒轅黃帝,何必降下軒轅劍來護犢子?
三皇五帝乃是三界人族的祖宗,而對於人族來說...祖宗更大於天,何況軒轅黃帝親自為法海護法站台,即便是紫薇大帝在遇見人族三皇五帝的時候,也得禮敬三分。
紫薇大帝依稀記得自己的化身第一次輪回降世時,就被人王直接斬了...如若不然,大周第一任天子或許是伯邑考,而並非是武王姬發。
似乎也正是此舉,導致神仙始終不能將人族完全馴化...甚至於神仙有時候竟然成為了天子維護自身統治,駕馭萬民的工具。
不論是天子,還是人王,其實都是人類族群的統治者,對於普通人類大眾來說,是感受不到其中的差異的。
真正的差彆是在於,天子在法理上稱君勸神受,而人王並非如此。
且在人王時期,不說尋常人族,隻說那些有修為的人類,其地位其實跟仙人是等同的。而強大的人王,即便是仙人也會在其麾下效忠。
而天子時代,神仙與人平等的格局打破了,神仙的地位已經遠高於人類了。
故而才有諸多人間宣揚之“得神仙庇佑,才可保安寧”,這是香火願力。
隻是中原人族畢竟炎黃血脈,天生堅韌自強,何況代有才人...再加上修行者得了地位上的尊昂,絕大多數又久居深山不問世事...自然也難掩人族崛起。
自中原人族百家爭鳴時孔聖出世,一句子不語怪力亂神;又經始皇帝嬴政之大一統,出一個千古一帝,竟有掀翻仙人格局之相。
可人王不得永生,天子亦如此。
即便嬴政雄才大略,合舉國之力凝聚人王血脈,欲重複人王盛世,最終也因此而隕落。
這才有了紫薇大帝第二次化身下界,並且伴有諸星下界,得了大漢江山。
後雖有罷黜百家,儒門大興之兆,但終究難複往盛。
至此多年,中原戰亂...雖有如漢武氣吞萬裡,但人之氣數終有儘,強漢分崩離析,三國亂戰,五胡亂華,南北分立...直到隋唐再行一統,才有盛唐氣象。
李世民是紫薇大帝第四次化身輪回;而第三次,則是“東漢光武帝劉秀”,也有二十八星宿下界隨行。
而此刻,比丘國禦花園中。
軒轅劍綻放金光,直接衝散了劫雲,叫高坐九天之上的紫薇大帝心中一顫。
不為彆的,隻為了軒轅黃帝那一句“持朕人皇之劍,可斬人族昏君。”
這是真的能斬,以人王之力,直接斬斷了由自己賦予的紫薇之氣。
麾下眾神也麵麵相覷,他們也萬萬想不到事情的發展竟然會有這樣的一個轉變,實在是出人預料。縱然三皇五帝礙於天條,輕易不能離開火雲洞,但隻要一柄軒轅劍下界,甚至還隻是一道虛形,似乎也足夠攪動三界風雲。
劫雲被摧散,挎著玉麒麟的聞太師自然就被展露出來。
雷府天尊顯靈按說是要受眾生跪拜的,但現在比丘國的臣民根本顧不上他...
雷府天尊?
沒聽說過。
有三皇五帝大麼?
彆說來的是雷府天尊...今天就是玉皇大帝來了,他們也得先拜軒轅。
三皇五帝可沒一個善茬,尤其是現在諸聖退出三界,人族天皇伏羲大帝一手先天八卦...就是玉皇大帝,若非是在天庭之中,他見了也得退避三舍。
此時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