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混各一,涇渭分明;嚇死老豬我了...(1 / 2)

究竟什麼是慈悲心腸?

不說尋常的人族百姓,便是在那些尋常的小妖精們看來,唐僧師徒無疑就是慈悲的。

但對於那些被他們師徒超渡的妖魔來說,顯然他們師徒跟慈悲這兩個字根本不沾邊,尤其是那些被大日佛焰煉心而死與被大聖經文超度的妖魔,絕不會認為他們師徒有慈悲心腸。

而後者更甚。

這世間,本也不可能人人如意,得半稱心足矣。

就好比如今的小白龍,他如意麼?

能拜在師父門下,跟著師父一路往西,時刻聆聽師父教誨,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可事實上,大家都很清楚,小白龍心心念念被師父親手剃度已經十多年了,至今尚未如願。

以往的時候,小白龍還時不時向師父央求幾次,到現在這事兒也懶得提了...就是偶爾故意在師父與師兄們麵前洗洗頭,顯擺自己的長頭發。

明明是一座寺廟,三層門卻相差甚遠。

剛踏入門內,就見青磚砌就的彩雲牆,綠瓦蓋成的琉璃殿。

可謂是黃金裝聖象,白玉造階台。

自有恢弘景象,看起來十分奢侈。

縱然是有小白龍提前言說,此刻見了這般怪異景象,怎能不叫人起疑心?

目送向前,見大雄寶殿金光燦燦、毗羅雲閣瑞氣生祥,又見兩側文殊殿與輪藏堂結采飛雲、描花堆翠...比之前寺那倒佛爛象,此處倒看似一派佛光寶氣,見之便懂香客誠心。

好富貴的佛寺。

千株翠竹搖禪榻,萬種青鬆映佛門。

就此等景象,自己那全是石頭的金山寺,可萬萬比不上。

雖是夜間,法海目光遠放,見後院隱現燈火,又有香霧自中庭飄揚。細細聆聽,也聽見了些誦經念佛之聲...竟十分虔誠。

小白龍卻向著道人問道:“我且問你,你休要撒謊...我觀前方狼狽,你這後地卻這般堂皇,此地為何兩種景象?”

道人看似小心翼翼,其實十分大膽,他知道主事的不是這俊俏公子,而是一旁的大唐高僧,連忙回答:“法師有所不知,這山中多有妖邪強寇,天色清明,沿山打劫,天陰就來寺裡藏身,被他把佛象推倒墊坐,木植搬來燒火...本寺僧人軟弱,不敢與強人講論,因此把這前邊破房都舍與那些強人安歇,從新另化了些施主香火,蓋得那這一所寺院。”

“有趣,有趣。”

法海依舊不說話,說話的還是小白龍,“既是山野強人,明知你後寺富貴,卻隻肯占這前邊兒的破廟?難不成是他們畏懼佛祖不敢過界?”

道人見小白龍發問,心中先是一喜,但麵不改色,口中依舊老實回應,“法師明鑒,若他們畏懼佛祖...便是連前院都不敢擅入的。這個名堂叫做清混各一,貧婆與滅法幾國山間佛寺都有這般景象,並不算稀奇。”

原來如此。

法海與小白龍將此事記在心上。

雖然這道人話說的有些隱晦,但他們兩個還是聽懂了言外之意。

隻是這道人見法海與小白龍不言語,心中有些摸不清楚狀況,壯著膽子又說了一句:“說是這些強人盜匪也該有佛緣相渡...佛寺開辟出些院落叫他們落腳,作為回報,他們則不動佛寺的香火...甚至說有些罪大惡極的晚年幡然醒悟,還會將財貨娟贈了,在佛寺剃度出家...”

哈——

小白龍聽了這般言語直接就氣笑了,心說:也多虧是大師兄不在,否則把你裡麵這三層門內的寺院也儘數推倒。

這事兒法海也不是沒有見過。

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本意原是好的。

但奈何世間眾生多假借佛言,行褻瀆之事,玷汙佛性。

道人弄不清楚這兩人究竟什麼想法,但話匣子都打開了,便也就跟著絮叨了幾句:“我不是本寺的僧人,他們收留我在二層門看顧...裡麵的僧人多不外出,外院的強人也不進來,倒也安生。故而起初聽得外門有動靜,我隻道是強人回來歇腳,卻聽了兩位入二層門的時候,才起了謹慎,怕是山野鬼祟入寺,這才敲鐘。”

“山中鬼祟多否?”

“也不多,有些無能的小鬼兒,連那些強人都能把它們收拾了。”

小白龍聽了這話,也覺著稀奇,這山中的鬼怪未免也太沒有排麵了。

而後心念一動,那女妖精不說他族親老小被強人所害?一會兒把她扔到山匪群裡,看看究竟是誰收拾誰。

說話間,三人已經到了山門之前,上有五個大字“鎮海禪林寺”。

才舉步跨入門裡,忽見一個和尚走來。

二層門那一聲鐘鳴可不小,又是夜間驟然炸響,自然會有人出來探查。

隻是出來的並非是尋常和尚,而是一個喇嘛僧人。

頭戴左笄絨錦帽,一對銅圈墜耳根。身著頗羅毛線服,一雙白眼亮如銀。

手中還搖著播郎鼓,口念番經。

“三藏法師”或許聽不懂,但瞞不過法海...這喇嘛僧徒有其表,這口中的番經實有不少謬誤之處。

看他也是一心虔誠,想來他或許並不知其中深意,隻是無腦念死經罷了。

這喇嘛僧喜愛“三藏法師”人物,見他好似羅漢臨凡,十分俊雅...快步上前,滿麵笑唏唏,還想要伸手去摸“三藏法師”的鼻子與耳朵,以示親近。

但對上法海一雙銳利的眼眸時,忽心間一慌,腳步一頓,就此停在原地。

他對那道人說道:“你自回去罷。”

道人也不在意,隻對三藏法師拱拱手,道:“我就送法師到此處。”

“善哉,善哉。”法海雙手合十,示意道人自便。

“不知法師何來?”喇嘛僧向三藏法師靠近了些。

人家問,法海自然要回答:“貧僧乃東土唐王欽差唐三藏,去往西方天竺國大雷音寺拜佛取經的和尚。因天色已晚,路過寶方,便在外院落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