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被各路的女子、女妖精們覬覦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前些時日在這天竺國國都的時候,那公主不也說要嫁給師父麼,是要嫁給師父...還不是招贅。
也是她家父王知道輕重,雖然一向寵愛自己的女兒,但也沒有因此失了誌...否則真要鬨起來,還不知道要弄出什麼風波。
皇帝的眼光自然不一樣,而且還是一個胸懷大誌的帝王,他們知道在什麼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
就好比大唐派來天竺的專使王玄策,今日便受到了天竺國皇帝最高禮儀接待。
王玄策不是第一次出使天竺了。
如果說整個大唐中,對天竺最熟悉的人是誰,那無疑就是王玄策本人。
“外臣王玄策,見過天竺國皇帝陛下。”
天竺國雖然大,國主雖然也稱皇帝,但跟大唐朝與大唐天子比起來,還是要差了幾許的。不過王玄策也並沒有仗著自己是大唐使臣的身份,便目中無人。
該有的外交禮儀,他一樣都不少。
但不該受的委屈,他自然也是一點也不接受。
三藏法師還未出長安時,他們是有過數麵之緣的,但因為自己無心佛法,故而也隻是等閒相交,算不得好友。
那時候,三藏法師還遠沒有如今這樣的威名。
但自三藏法師出了長安之後,一切就完全不同了。
王玄策以朝散大夫之銜,司鴻臚寺少卿,專職與西域各國使臣打交道,這些時日可沒少跟西牛賀洲的各國打交道,從他們口中也得知了三藏法師的非凡之處。
如今又被大唐天子加封禮部侍郎銜,一路也在幾國暫留,更是親身體會了一番三藏法師在西域各國的聲望。
無人不知唐三藏,便無人不知中華之大唐,此乃真正國威也。
即便是在那些還沒有跟大唐正式建交的西洲國家,王玄策也到了極大的禮遇。
也讓他不禁感歎:“這位三藏法師在長安時,藏得可真夠深了,若早知他有這般法力...或早該認真拜訪,若能切磋一二,那自然是最好不過。”
大唐之武德充沛,自然不必多提。
武將們就不用說了,上到肱骨文臣,下至尋常百姓,即便是天生身子骨文弱的,也能提起器械操練一番。
那些在學堂之中看似文雅的文生們,除了在學識上爭鋒之外,劍法也絕不甘於人下。
王玄策就是這樣一個文人,血氣旺盛,武德充沛...妖邪鬼祟,不敢近其身。
王玄策雖然沒有法力,但他自小修行人族血氣之力,練就得一身神行之法,血氣激蕩之下,還能引動潛藏在身體中的人族血脈之力,腳下生風,故而亦有飛天遁地之能,路上的那些險山惡水,難以阻其前行腳步。
這也是他為什麼能夠三番兩次出使天竺的原因之一。
是以,即便是王玄策在路途上於各國停留,其實也沒有耽擱多少時間。
“原來是誤會啊。”
他的任務本就是來天竺國向天竺國皇帝問責的,也是這天竺國皇帝並沒有將三藏法師強留下,否則此番來的可能就不是他一個人。
到時候玄鐵騎兵,馬踏皇城時...可沒有他這個使臣好說話。
其實王玄策還躍躍欲試,頗有建功之心,若是天竺皇帝不知好歹...他也不吝嗇讓天竺人,見識一下大唐武德。
隻可惜。
當這位天竺皇帝將事情的原委講清楚之後,王玄策稍稍有些失望。
不過這種事情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傳回來的消息隻能看到表象,旁人如何能知道三藏法師與天竺皇帝私下裡都談了些什麼?
卻也隻能看到當日禁軍出城,要將三藏法師師徒一行抓回來的浩大舉動。
天竺皇帝向王玄策表達了自己以及天竺國對大唐的善意,並且希望兩國可以積極建立和平友善的外交關係,互通資源文化。
也是他們兩國相隔十萬八千裡,幾乎不存在什麼衝突與糾紛,合作顯然是最明智的選擇。
王玄策也是這樣的認為的,遠交近攻,這是老祖宗傳來的外交智慧,沒道理棄之不用。
誠如三藏法師往靈山取經,天竺國皇帝也向王玄策表示,願意派遣本國學子為遣唐使,往大唐學習中原文化,尤其是儒家治國之道。
此事王玄策一人就能做主,這本就是大唐天子給他的外使權限,一些合理條件與請求,可酌情自行決定。
當然,若是事情出了紕漏,自然是該罰就罰。
算是在給予臣子一定的自主權限之後,對其權力的限製,以防他們濫用職權。
王玄策當然不是這樣的人。
這邊的差事辦好之後,他便去了玉華州,來時便聽聞了這玉華州竟然能與七座妖山結盟,可謂是開了人族先河...大唐境內也有不少大妖盤踞,隻是相對來說要安分一些。
大唐的兵甲軍陣,一向也不慣著他們。
也是當年平定了突厥之後,衛國公、鄂國公、盧國公、胡國公、英國公這些猛人統兵征討,將各處妖山狠狠犁了一遍,大唐國境才有如今之安穩。
幾位國公先後過世,也有些個妖魔不長眼,要重出江湖,結果又被薛仁貴領兵揍了一遍...據說征高麗的時候,有一位食人老魔攔路,被薛仁貴一箭把神魂都射的魂飛魄散。
人族雖弱,但代有才人,以鎮江山,保國之安寧。
王玄策此前路過朱紫國時,還去拜訪了那麒麟城的王妃,此地已經從一座妖鎮,發展成了一座城池。
也並非是一座妖城,而是人族與妖族混居之處,他去的時候,正巧還有幾對新人成親,具是人妖相戀,可謂是大開眼界。
大唐並非沒有這樣的事情,隻是鮮為人知,更不敢辦得如此張揚。